家乡的养老模式启示
吴剑
2019年10月11日
我的家乡如东县,是全国最老的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30%。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一是计划生育全国先进,二是全国高考最厉害的县,三是全国长寿之乡。中国人未富先老,老龄化迎面而来,有一些措手不及。积极探讨中国人养老新模式,特别重要,时不我待。现在中国,养老模式探讨,也是呈现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民众创新,百舸争流的状态。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其他养老补充,是目前基本情况。核心问题,还是法律,政策,资金,人员问题。如家乡养老,养老院不少,问题是谁去做服务员。
这个问题,机关人员,博士人才,管理精英,往往闭门造车,真没有用。我们还是说,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换一个说法,很多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是逼出来的。现在,家乡的养老模式创新,就是年轻的老人,养年迈的老人,健康的老人,养疾病的老人。我说就是“以老养老”的模式。这个思路,这个创新,我认为值得推广,是一个启发。
我上一次,去福州市开会,也是遇到一个朋友。目前,残疾人的照料问题,也是一个严谨问题。与养老情况差不多,年轻人,不愿意做服务员,服务员,劳动力成本很高。一些社会组织,创新了一个思路,就是“以残助残”,就是残疾人之间的相互照料。其实,不少残疾人能力下降,融入困难,就业麻烦。可以建立一些平台,让轻中度的残疾人,去照料严重的残疾人。既解决重度残疾人的照料劳动力问题,又解决轻中度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我记得,美国有一个患者中心的心理治疗技术,其实原理很简单,在美国,心理咨询的费用很高,大约一小时400美元,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了。难道,普通老百姓就不能得心理障碍,或者心理障碍就求医无门吗?罗杰斯发明了一个患者自助方法,就是患者帮助患者。因为我们知道,大多数来访者,就是想向心理咨询师倾诉,有一个人去积极倾听,大部分问题就解决了。一个来访者向另外一个来访者倾诉半小时,然后,另外一个来访者再向这个来访者倾诉半小时,就完成了。而且效果不错。这就是“患者自助”疗法。这些对我们心理咨询师有什么启发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