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错?
吴剑
2019年1月2日
今天,网络上看到一个16岁上大学,35岁成为厅级干部,现在成为贪污犯,媒体感到非常可惜。当然,媒体更多是从他个人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人生修养等方面,解释这样的犯罪现象。我认为这样的分析,还是表面的,浅层的。我想从医院医疗事故管理的角度看。
现在,世界上有一个患者安全管理理念。就是说,过去我们认为,医院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往往90%是医生的错,所以,预防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重要方法就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现代管理学认为,这样的管理方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实行责任追究管理,并没有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现代管理学认为,医院出现医疗纠纷,医疗事故,90%是管理的错误导致的。10%是当事人,医生的错误导致的。就是需要从管理层次,制度层次,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原因,防范。如提前预测哪些医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哪些时间段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等,如果能够真正掌握医疗纠纷的规律性,大部分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既保护了患者利益,也维护了医生利益,毕竟没有人,至少是大多数医生,不愿意有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同理,全世界,全中国,有谁愿意成为贪污犯呢?一批一批的优秀干部,更多因为制度问题,使他们倒在腐败第一线,非常可惜。有时候,同样一个岗位,腐败是前赴后继。我们是否需要深层次思考,科学化分析呢?要不然,我们一边反腐,一边继续腐败。我们需要的反腐败的机制建设,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需腐败。事后惩罚,亡羊补牢而已。1、高危岗位评价,就是对领导干部岗位进行腐败危险性评估,就象医院一样,哪些科室,哪些岗位,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一样的。我看,财政局,国资委等,可能都是腐败高发岗位,当然我是初步这样看的。权力大,利益多,联系广,案件多,金额多的岗位,是高危岗位,需要重点管理,监控;2、反腐压力测试,就与医院一样,在重大外科手术前,请外科医生进行压力测试,预防外科医疗纠纷。就与银行系统一样,在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之前进行压力承受能力测试。其实,外界压力导致内部腐败,有的人拒腐败,防腐败的能力就强,有的人就弱。这些与人的心理素质的一样的道理。有的人经济要求高,制度观念弱,性格比较张狂,欲望比较强烈,就可能是腐败的对象,当然这些是我最初步的分析。所以,领导干部的心理测试很重要;3、系统科学思维,我们对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是需要系统的,科学的所谓,不能就是过去的经验主义的方法,如我们过去就简单认为,医院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就是医生的错误,没有去反思医院管理,医院文化,医院团队,医院制度的问题。谁的错误谁去担,谁的孩子睡去抱。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简单,粗糙的管理。随着我们的反腐败进一步深入,进入一个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阶段,保护了干部,预防了腐败,降低了成本。这些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向美国人学习,使用大数据管理,使用反腐败模型。一个人从廉洁,到腐败,为什么就是这样一步跨出去了。是一个矛盾,痛苦的心理决策,我们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应该在反腐败方面做贡献。
就象教育孩子一样,孩子犯错误,父母打骂就是。父母有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父母心态问题呢?
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a7fa1b82893521a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