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何去何从?
吴剑
2018年11月5日
参加福建省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学术年会,有一些体会。
一是莆田影响。中国人一说到民营医院,就想到莆田系的民营医院。其实,全国有两个民营医院的群,一个是莆田系群,另一个是其他民营医院群。两个群,基本上不往来,各玩各的。这个会议是福建省非莆田系的民营医院,看起来,大家对莆田系的民营医院消极看法不少。不可否认,莆田系对中国民营医院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莆田系的民营医院,也在不断分化瓦解,各奔东西。第一代莆田系的民营医院,有的人已经赚钱上岸,有的人已经升级换代。恐怖的是,第二代莆田系民营医院,仍然使用第一代的经营方法,基本上是找死。不过,庞大的莆田系民营医院,带坏了很多人。
二是力量对比。中国的民营医院,医疗机构的数量超过公立医院,床位数,服务量,低于公立医院,而且大部分是小诊所,大医院更少,专科医院为多。这样的力量对比,未来不会有大的改变。未来医院格局,还是公立医院2/3,民营医院1/3,大约如此。毕竟,国家高度重视民众的健康,公立医院又是基本民生问题,承担基本医疗卫生任务,资金充足,人才济济,政策有利,所以占优势地位。这些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比例差不多。
三是人员状况。参加会议的,基本上是民营医院的投资人,经理人。当然,也有是代表人。投资人有两种,有资本背景的投资人,这些需要资本金雄厚,才能砸钱。有医学背景的投资人,虽然没有雄厚资本金,但是往往选择准确,人才稳定,经营有方,大多数还是很优秀的民营医院。职业经理人也有两种,有公立医院退休的院长,有公立医院没有前途的院长,这个群体很优秀,很职业。有非医学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大多数是医院经营人才,如不少就是总经理。如果这两种人才相得益彰,民营医院就如虎添翼。
四是优势劣势。过去往往认为,民营医院有决策效率高,资金很充足,服务有特色,经营很灵活,激励很到位。其实,这些所谓的民营医院优势,目前不是特别明显。国家要求公立医院加强医院改革,公立医院院长的能力在全面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全面进入公立医院,很多公立医院设置了市场部,营销部,文化部,经营起来有声有色,赚钱起来毫不手软。而民营医院的人才劣势,质量问题,日益突显,如果国家真查起来,民营医院吃不消,但是这是迟早的事情。规范的管理,民营医院才能健康发展。
五是发展问题。政策仍然是民营医院发展的瓶颈。所谓玻璃门,天花板就是这个意思。大家共识是,不做综合,选准专科。如果民营医院做综合性医院,是找死,因为那是公立医院的事情。选准专科,是民营医院的生存发展之道。医保问题,难以逾越。国家制定医保政策,必须考虑民营医院的诉求,因为一个政策就可能至于死地,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有医保的。县级医院,集团板块。现在国家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一个方向就是设置总医院,一个县一个总医院,县医院又全面能力提升,县城的民营医院,只能喝西北风,垄断使民营医院叫苦不迭。医养结合,画饼充饥。大家讨论医养结合比较多,结果不乐观。毕竟未来中国,机构养老很少,另外,医院设置养老院差不多,越来越设置医院,很困难。
六是上市前景。不少优秀的民营医院,在积极寻求上市,走民营医院的最高经营阶段,资本经营。国内确实有一些医院成为上市公司的,名气很大。前一段时间,国内资本大举进入药店零售业,我也进行了分析。因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都是金融,房地产,石油化工企业。美国很多是食品企业,健康产业。所以意味着,中国未来一定有健康产业,进入世界500强。国内,在未来10年,应该有一些健康企业,成功上市,并且通过合并重组,成为世界500强。健康产业,如何面对疯狂的资本,是民营医院需要考虑的。不少专科医院,不少特殊领域,率先品牌经营,连锁经营,再进入资本经营是可能的。应该说,我很早就在《健康报》发表文章说,医院就是一个菜市场,一切都是可以分立,外包,市场化。专业化的事情,还是专业化的公司来做,是医院真道。如一家品牌管理公司,可以管理几百家县级酒店,医院也是如此。瑞泉护理就是探讨医院后勤现代化,企业化,网络化,并且积极筹备上市,就是这样的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