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被限制坐飞机,出国游吗?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8月30日
我的一个长期的精神分裂症,已经康复的患者,突然询问,是不是国家有这个政策,限制精神病人坐飞机,出国游?还有其他限制吗?我说不知道。针对精神病人的限制政策,可能慢慢进入公众视野,甚至成为风口浪尖。
中国精神病人的现状。其状况令人担心,全国1600万精神病人(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大部分只是门诊治疗,小部分得到住院治疗,康复以后的社会回归很差,精神病院床位严重不足,精神科医生数量匮乏,经费也是严重不足。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稳定问题(重型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已经成为重特大恶性案件的主要原因),全面小康的短板。不过,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了,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一定时间。
从社会稳定,民众安全角度看,采取的措施是最早的。就是建立精神病人的登记管理系统,让精神病人,新发生的病人,尽可能登记在册,纳入安全管理系统。问题是,这个系统还是初步建立,问题很多。我就遇到不少,因为病耻感,许多病人和家属,不愿意纳入管理系统,不愿意扣帽子,贴标签。宁可忍受痛苦,宁可自己花费。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病管理人员,制度模糊,素质偏低,方法失当,在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乃至于成为精神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恶性事件的导火索,引起了精神病人家属的强烈不满。如一个精神病人,在门诊匿名治疗,情况稳定10年,一次纳入社区管理,精神医生及时电话随访,患者不知情的妻子,才知道丈夫是精神分裂症,婚姻冲突立即发生,病人情况立即恶化。案例令我们思考。
精神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其管理是极其复杂的,各国也是在探讨有效法律,有效模式。现在对精神病人,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并且采取相应措施。这是管理学的一般做法,毕竟管理资源是有限的。问题是,精神病人病情评估,安全评估,是很困难的。另外,病人的病情是波动的,变化的,动态的,受到病情本身,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多。评估专家,为了回避风险,往往把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提高,这对患者非常不利。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患者,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刚好,也是一个问题。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维护患者权益之间,取得一个平衡,非常困难。
对安全风险大的精神病人,送医院住院治疗,甚至强制性治疗,是应该的,家属也是能够谅解,支持的。问题是对安全风险不高,或者比较低的患者,怎么办。如果说送精神病院,是一种强制性管控措施,那这些病人是一般性管控措施吗,如来访者说的,限制坐飞机,限制出国游?这个措施的利弊,真不好分析。我有一个外地的精神病人,跟我联系,帮助治疗20多年,她还大量吃药,情况不是稳定,自己知道住院。她还坐飞机来福建省看我,感谢我。她应该被限制坐飞机吗?她还陪妈妈去旅游,需要限制吗?当然不应该限制。
精神病人也是人,精神病是人类共同疾病,我们社会应该善待。没有绝对安全,只有相对安全。在尽可能考虑精神病人的权利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需要我们的智慧。否则,这种限制,是一种法律歧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