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上班与出勤主义行为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8月22日
员工带病参加工作的行为就是出勤主义行为。出勤主义行为是职场常见现象,60%美国员工,70%的丹麦员工有带病上班的经历。中国有74%的员工有过带病工作的行为。因为工作负荷大,轮班,夜班,工作可替代性低,护士是出勤主义行为的高发职业人群。目前出勤主义行为研究在公共卫生和护士领域的研究进行,还是出勤主义行为不仅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而且降低护理水平,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美国每年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导致的经济损失在20-130亿美元。
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已经引起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护理管理,公共卫生,职业健康的领域重视。中国关注很少。出勤主义行为在不同职业群体差异明显。从提升护士心理健康,职业健康的角度,对出勤主义行为的概念,测量进行介绍。
一、
出勤主义行为的概念和测量。出勤主义行为的概念提出来自员工缺勤行为的研究。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与工厂生产成为经济主体,员工缺勤行为给组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带来重要损失。缺勤行为的影响,大家关注如何降低员工缺勤行为,带病工作中不适仍然继续工作的现象,没有引起重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和组织机构变革,在工作压力和失业率增加的威胁下,员工缺勤主义行为明显,引起大家关注。国外护士研究,工作压力大,工作难以被替代,缺勤导致同事工作负荷增加,导致医务人员不愿意请假,选择带病工作的主要原因。开始,把出勤行为与缺勤行为视为反义词,或者是积极工作行为是出勤行为。大家进一步工作出勤主义行为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关系。倾向于认识出勤主义行为是员工的健康状态不适合参加工作,因为个人和组织原因,仍然出现在工作中。所以,出勤主义行为是个体感到不适,应该请假,但是仍然参加工作的行为。台湾使用,尽管感到不适,仍然迫使自己参加工作,尽管有头疼,背痛等身体症状,仍然迫使自己参加,来对出勤主义行为进行测量。
二、
护士出勤主义行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雇佣方式是影响护士出勤主义行为的因素。男护士比女护士更多出勤主义行为,可能与传统男女性别角色有关,家庭男性更多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女性更多承担照料子女的责任。缺勤行为可能导致个体收入下降,更多影响男性家庭责任履行。健康不好的时候,男性更倾向于出勤主义行为,不是选择休息(缺勤)。工龄与出勤主义行为正相关,可能是个体组织承诺有关。工龄长,个体对组织情感比较深,一旦缺勤,带来的情感压力大。收入水平低的护士,更多表现出勤主义行为。可能是收入低,经济压力大,需要更多机会赚钱,缺勤带来经济损失大。非终身雇佣的护士,比终身聘任护士,更多出勤主义行为。非终身雇佣护士因为工作稳定性差,职业发展不明,升职,加薪的限制,导致高的工作不安全感。提高工作安全感的策略,就是倾向于更多出勤主义行为。员工是根据自己疾病严重程度,做是否出勤主义行为的决定。研究显示,慢性病的员工更可能带病上班,如抑郁症,焦虑症,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更多出勤主义行为。压力,焦虑,抑郁是影响护士出勤主义行为的最常见心理疾病。颈肩腰腿痛,肌肉骨骼疼痛,呼吸道感染,偏头痛是影响护士出勤主义行为的最常见身体疾病。中风,胃肠道感染,严重颈肩腰腿痛,因为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无法工作,不得不缺勤,无法表现出勤主义行为。工作压力大,出勤主义行为多,带病工作时间长。实际工作时间与期望工作时间不匹配,轮班,夜班,长时间加班,加重工作压力,导致更多出勤主义行为。护士等医务人员在职业属性意味着对从业人员有比较高的工作要求,迫使带病工作。工作要求与出勤主义行为正相关,对护士工作要求高,需要付出的精力,努力资源就多,为了避免绩效下降,就选择带病工作。工作可替代性,一个人缺勤时,就需要他人代替自己工作,如果人手不足,或者工作可替代性低,个体就倾向于带病工作。护士工作替代性低,缺勤常常给患者带来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生病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带病坚持。
三、
护士出勤主义行为的影响。1、个人健康与护理质量,恢复理论认为,生病的个体需要一定资源恢复健康,这些资源包括时间来进行休息,暂时停止工作。出勤主义行为剥夺了个体从压力和疾病中恢复机会,不仅减少恢复资源的获得,而且造成累积性的疲劳和压力,进一步导致健康状况恶化,个体身心健康的长期影响。出勤主义行为与护士身心健康水平负相关。出勤主义行为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护士身心健康持续性的消极影响。出勤主义行为的护士,患者跌倒更多,给药错误更多,护理质量更低。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出勤主义行为降低工作满意度,频繁出勤主义行为的员工倾向于把工作描述成为令人不满意的。出勤主义行为的护士满意度低,带病工作时间长,工作满意度低。出勤主义行为与工作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有关。因为护理工作具有典型的情绪劳动特点,健康不好的护士,为了完成工作,得不到付出额外情感资源,导致更多情感耗竭。因为恢复资源不够,护士可能以消极特点对待病人,时间更久,就逐步出现典型去人格化症状。3、生产力和经济损失,出勤主义行为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最后是组织层次问题。主要是生产力损失,组织付出费用。出勤主义行为的护士,影响护士能力,意味着组织生产力消极。37%的护士过去4周出勤主义行为,带病工作时间平均16小时,这个工作时间内工作能力损失45%,美国平均每个护士每年出勤主义行为产生损失是1346-9000美元损失。
四、
欧洲职业健康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强调有病和工作的要素。美国从生产力损失定义出勤主义行为。欧洲重视测量出勤主义行为的发生频率,美国倾向于测量出勤主义行为带来的生产力损失和经济成本。生产力损失是出勤主义行为的后果。对护士来说,出勤主义行为是积极行为,还是消极行为?过去学者认为,出勤主义行为是对组织有利行为,以后美国学者关注出勤主义行为给个体和组织带来的消极后果。不可否认,出勤主义行为可能带来一定积极作用。个体看,出勤主义行为能够显示个体对组织忠诚,可以在个体与组织和领导之间建立一种心理契约来保证工作安全。组织看,在工作可替代性低的环境,个体带病工作保证组织机构正常运转。与完全出勤行为比较,个体出勤主义行为带来一定组织生产力损失,与缺勤行为比较,还是带来一定的生产力收益。如果一个护士每天工作10小时,带病工作,有效工作时间6小时,无效工作时间是4小时,造成40%生产力损失。同时,也带来6小时有效护理。即使出勤主义行为带来工作生产力损失,但是下降因人而异,简单认为个体出勤主义行为的工作时间是没有产出的,就是生产力是零,观念可能有问题。护士出勤主义行为机制,已经研究影响因素,消极影响。学者提出思考分析模型,需要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背景的护士出勤主义行为研究,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和西方医疗政策,医疗机构的机制不同,中国文化背景的护士出勤主义行为研究有必要。中国人与西方人,出勤主义行为的内涵,动机不同。台湾员工的出勤主义行为明显高于西方,在护士也是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
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893d7c821e193e8c.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