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标签: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孤独症智商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8月20日
一、概述
全球大约10-2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在生命的前30年,心理卫生问题在人群中伤残调整寿命年比例达到15-30%,50%的成人精神障碍起于14岁前。Who显示,儿童抑郁症患病率3.8%,青少年抑郁症8.3%,自杀,自伤成为15-29岁青少年死亡原因第二位。美国13-20%的儿童曾经出现心理卫生问题,每年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及障碍的花费2470亿美元。因为伦理,资源问题,全球不到1/3国家有儿童心理卫生服务行政组织,服务有限,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儿童也是没有得到服务。
1992年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检出率12.97%,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0-14岁儿童2.2亿,推理大约3000万儿童有心理卫生问题。
我国注册儿童精神科医师严重不足,儿童保健体系医务人员培训不足。目前临床诊疗服务平台和系统有限,媒体宣传力度,社会力量投入严重不足,家长,教师求助途径很少,心理卫生问题及障碍的知晓率很低,公众健康教育严重滞后。不少问题儿童的家长,因为缺乏意识,缺乏求助途径,或者病耻感延迟就医甚至不就医。大多数公立学校缺乏心理辅导老师,欠发达地区特别明显。医院,学校,社区缺乏连接,互动,社会支持和资源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已经实施,但是落实力度不足,理念大多数在理论上。
二、诊断
DSM5,如通常在婴儿、儿童或青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更为神经发育障碍,包括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7类。引导临床医师更多关注症状背后的神经发育基础。精神发育迟滞,改为智力障碍,强调其严重程度基于适应功能,而不是智商。以减少病耻感。DSM系统60年,非常完善。对年幼儿童的适应性,敏感性仍然有限。2016年,0-3岁儿童的精神卫生和发育障碍的诊断分类dc系统,目前没有中文版。
虽然有诊断标准,但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症状表现需要依赖照料者的描述,医生往往需要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必要时需要心理行为评估方法辅助。由于儿童的行为问题可能是适应异常或者特殊环境(慢性病,虐待,考试焦虑,分离焦虑)有一过性,所以诊断需要围绕症状来判断,避免贴标签。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多元化,交互性,非线性,同样问题不同表现形式,因果关系不简单。诊断问题,需要考虑儿童的能力特点和背景,适应能力,发展能力,需要综合考虑,如孤独症儿童的特殊能力。
儿童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发展功能差异很大,如多动症往往在男孩子,诊断比较容易,女孩子多动症往往不容易诊断。儿童行为问题有可塑性,易感性,亲子关系,同胞关系,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其行为塑造起来关键作用。制定干预计划需要考虑这些关系,对照料者,教师进行指导,获得支持和配合。
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