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资本与生活质量

标签:
心理资本心理健康生活质量老年人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老年人心理资本与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7月22日
2010年,我国老年人17764万人,占13.26%,65岁以上的11883万人,占8.87%,随着老龄化的严重,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高度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把生活质量定义:个体在其所在的文化,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其生活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年龄,居住环境,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有关。与负性情绪,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有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生活质量就高。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为了促进个人认识和发展自身潜力,提升个人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积极情感,优秀品质,积极心理状态。Luthans提出心理资本概念,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个体一般性的核心心理能力,它主要是由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4个要素构成。心理资本的类状态,就是心理资本具有可变性,可开发性。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都属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范围更加广泛,互相之间联系密切。心理资本高的人,往往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高。心理资本4个因素,对心理健康指标的自尊,内控性,情感平衡有正向预测。对心理症状有负向预测。良好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因此可以通过对各因素的干预提升,开发老年人心理资本,促进老年人积极行为,摆脱暮气,应对年龄增长的挑战,过幸福充实的生活提供一个新视野。
工具使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包括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
结果显示,老年人心理资本水平高,生活质量就高。心理资本能够调节个体的认知程序,引导个体产生积极行为。心理资本水平高的老年人,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更容易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更强。
心理资本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关系密切,与物质生活关系一般。可能是由于过去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更重解决社会温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底层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以后,人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爱,归属,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更加偏重精神层次,而不是物质层次。
研究显示,比较高的心理资本水平,良好的健康状况,收入来源是自己赚的,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心理资本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预测因素,心理资本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影响。良好的健康状况是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的保障条件,研究显示,经常进行业余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更好。收入来源为自己赚的的老年人因为处在不断的工作状态中,更容易获得自我价值感,同时自给自足的状况有助于避免因为年龄增加,身体下降产生的失能挫败感。年龄,性别是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躯体功能下降,慢性病增加,丧偶因素,对生活质量有影响。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于男性老年人,可能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数围绕家庭,从事家务劳动,身体状况比较差。我国女性老年人的心理资本低于男性老年人,心理资本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强。因此,男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