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人格障碍

(2018-07-30 12:38:30)
标签:

人格障碍

人格偏离

养育方式

健康教育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关于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718

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人格障碍,人格偏离的研究不充分。既然人格障碍起始于青少年时期,如果能够对早期出现人格偏离症状进行干预,有希望减少成年期人格障碍的发生率。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dsm4,人格障碍定义是明显地偏离了个体所属文化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这种持久的模式是顽固的并且遍及个人情况和社交情况的各方面。这种持久的模式会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严重内心痛苦和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10icd10,人格障碍描述性定义是,对广泛的人际或社会处境产生固定的反应,与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一般人的感知,思维,情感,特别是待人方式上有极为突出或者明显的偏离。这些行为模式相对稳定,对行为及心理功能的多个重要环节均有影响。他们常常都并非总是伴有不同程度的主观困恼及社会功能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5-18岁的青少年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大幅度变化时期,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率比较高。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发育对以后的社交,学习,工作各方面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格障碍的发生至少可以追溯到青春期或者成年早期,人格障碍一旦形成根深蒂固,成年前人格偏离很大程度可逆的。人格偏离的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人格障碍调查问卷,人格诊断问卷4pdq4,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人格偏离的新发率4%,人格障碍发病率1.1%

人格偏离的发病率,男性相对危险度0.64,父母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相对危险度2.31,父母否认拒绝型养育方式相对危险度最高2.6,人格障碍,人格偏离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关系和父母养育方式。父母否认,拒绝型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惩罚,规罪,羞辱以及当众过分批评,责骂孩子的行为。如自杀者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更多拒绝,否认,更少肯定,鼓励。这些父母的行为,与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争吵,分居或者离婚。父母否认拒绝,过度保护,带来孩子心理冲突,人格偏离。受到父母否认,拒绝的孩子,在社交中担心自己的行为表现被人指责,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被别人否定上。过分苛求自己的行为表现,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失败,害怕拒绝,成为人格偏离,人格障碍的高发人群。

父母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干涉,不尊重,不给予自我选择的机会,强迫接受父母的安排的行为。过度保护阻碍孩子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依赖。如果父母多表达正性情感,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独立性,坚持性,积极情绪多。幼儿期,儿童期的过度保护,子女感觉统合功能发展受阻,是儿童行为问题和注意缺陷的危险因素。父母过度保护青春期的咨询师,加重逆反心理,焦虑,抑郁,冲动控制不良等情绪障碍。逃避,撒谎,对立,违抗等人格偏离。大学生小时候受到父母过度保护,更容易出现依赖,社会化不足,性爱障碍,自我中心。

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共识。父母关系不和睦是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父母不和谐,父母离婚,使子女不安全感,残缺感,敏感多疑,自卑,敌意,偏执,焦虑,成为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其他研究显示,父母不和谐,单亲家庭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父母对子女教育不一致,父母不和谐,母子关系差,婚姻家庭状况不良,与儿童行为异常有关。和睦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8%,父母吵架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8%,离婚家庭是18%。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条件差的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高。

人格障碍PD,是行为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类型,在少年阶段或者更早出现,贯彻生命过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规定18岁以后可以诊断,对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5-18岁的青少年常常诊断人格特点突出,人格偏离。国外人格障碍的患病率3-13%

美国调查显示,人格障碍的患病率9%,挪威是13%,澳大利亚是7%,人格障碍患者更多出现焦虑症,情感障碍,物质滥用,或者躯体疾病,或者共病。台湾人格障碍发病率0.1%,并且反社会人格障碍很低,香港反社会人格障碍男性患病率3%,女性1%。过去中国调查,人格障碍患病率0.01%,大学生中2.49%。研究显示,中国高中生一年级学生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发生率,8.3%,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普通高中高于重点高中。高中生三年级发病率1.83%

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受到遗传,家庭环境共同影响。在遗传病中,遗传对易患性所起作用程度称遗传度,遗传度是因为遗传因素引起的差异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差异的比例。遗传度高,说明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病的作用越重要。人格障碍的遗传度大于0.7,

人格障碍患病率,国外大约是2.8-13%,偏执型0.03-2.4%,分裂样0.4-0.9%,分裂型0.6-4.6%,表演型1.3-3%,自恋型0-0.4%,边缘型1.1-4.5%,反社会型2-3%,回避型0.4-1.3%,依赖型1.6-6.7%,强迫型1.7-6.4%

人格障碍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小是危险因素,未婚的人患病率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文化程度低,男性多,可能是遗传基础不同,生物学内外环境不同,社会角色期望不同。

人格障碍是一类稳定的,广泛的偏离正常的人格类型,行为模式相对固定,一旦形成难以改变。治疗非常困难,大部分的治疗是对人格障碍伴其他心理障碍,可以治疗减轻。

人格障碍研究很少的原因,缺乏流行病学调查的高灵敏度筛查工具,高特异性的诊断工具。文化影响很大,缺少干预措施。

学校干预方法,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心理健康手册》,包括心理卫生概念,父母养育方式,人格障碍和人格偏离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教师专题访谈。学生人格健康讲座,包括心理卫生概念,人格障碍和人格偏离表现等。

青少年处在生理,心理发育大幅度变化时期,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率高,影响身心健康。人格障碍的发生至少可以追溯到青春期或者成年早期,成年前的人格偏离是可逆的,人格障碍一旦形成难以改变,青少年健康人格发育至关重要。既然人格障碍开始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就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可能性。

正规的社区干预证明,青少年人格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虽然不能对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矫正,但是3年以后pdq4下降明显,偏执型,自恋型,边缘型干预效果明显。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可以提高高中生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没有出现人格偏离的青少年更好。已经出现人格偏离的高中生,干预模式的强度不够,应该特别关注。如果家庭教育,个别心理治疗更好。

http://p1.so.qhmsg.com/bdr/_240_/t01174d640b1e8216a6.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