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隔离,促融合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6月7日
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我想是全世界最烦的家属。过去8年左右,情况很稳定,并且结婚生孩子。最近3个事情,病情有反复。一是春天的到来,大家知道容易反复;二是单位的事情,单位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巨大导致反复,家属感到单位越来越缺少人性化了;三是社区的压力,患者的病情一直是隐瞒的,不过网络是隐瞒困难的,一次去精神病医院开药,就上了名单,社区的医生直接打电话给患者的妻子,询问精神分裂症的病情,患者的妻子一下子就懵了,因为她过去不知道这一切,本来和谐的婚姻关系,徒增很多变化。现在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反复了,一家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家属说,我们反对对精神病患者的隔离,促进他们的融合,要不然个人,家庭,单位,社会都是付出很多代价。
一是住院短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还是需要系统,规范,系统,全程的药物治疗,如果有攻击,自杀,或者药物依从性很差的,需要强制性住院治疗。大部分,还是可以门诊治疗的。其住院的时间尽可能短一些,因为如果患者住院,我们国家的管理模式是隔离的,封闭的,与社会脱离一天,心理康复就困难一天。我们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是病情治愈,而且尽可能回归社会。在美国,就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住院封闭治疗一星期左右。
二是药物少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当然需要药物治疗,有时候,为了患者安全,医生安全,家属安全,可能存在过度药物治疗的现象,看起来患者是没有声音了,没有动作了,不过,药物征服了他。药物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减少和停止药物也困难起来。药物还是需要精准管理。
三是社会过渡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期是过去了,不过,直接回归社会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一定的过渡期。一般可以在社区心理康复中心过渡,或者建立心理康复医院过渡。这是一个半封闭,更开放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就是家庭化的,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志愿者一起治疗,活动。治疗模式就是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运动治疗,音乐治疗,劳动治疗,阅读治疗等。过渡期康复的,可以回归家庭和社会,过渡期有问题,一部分还是需要去精神病医院。
四是反家庭歧视。一方面是反对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歧视,家庭温暖,家庭感情是患者心理康复最重要的因素,这些需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卫生的培训,帮助。另一方面是反对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歧视,这些需要社会心态,民众素养,科普宣传等。其实,精神分裂症是人类共同的疾病,你歧视病人,就意味着如果你得精神分裂症以后,别人歧视你,换位思考。
五是单位的接纳。单位对精神分裂症康复以后的患者怎么样管理,是一个挑战性问题。过去,单位的人性化管理比较好,对癌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上是格外开恩,有求必应,睁只眼闭只眼。现在管理严格了,制度约束了,问题出现了。如果按照普通员工去管理,社会,单位的安全风险就明显增加。如果对他们不闻不问,感到单位冷漠,冷淡,患者感到社会隔离,也是不利于康复。这些对单位的领导,人力资源,工会干部需要培训,需要支持。当然,劳动部门等需要一些政策。
六是社会的融合。我们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政策,还是安全防范为主,社会融合不足。结果一些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社会成本越来越大。这些需要我们社会,政府去思考。如计划生育的失独家庭,就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隔离,促融合,也是需要一系列政策。如我去延平区开智学校讲课,那是不少孤独症患者。我是建议,如果是高功能的孤独症患者,尽可能不要在这里封闭教育,而是尽可能去普通学校读书,学习。也许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孩子没有离开社会,其社会功能大部分还是保存的。一个人的社会隔离时间越久,问题就越严重。这样的社会隔离,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住院,监狱是服刑人员,长期住院的患者,长期在家玩游戏的孩子等。
https://i03picsos.sogoucdn.com/5c72111562adc59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