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连带歧视?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5月9日
一个朋友的亲人,得了精神分裂症。他是很负责的人,不仅在心理上帮助,也是在工作,生活上关心,在治疗上积极联系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当然,心理压力也是很大,他跟我关系不错,也就常常聊天,一是帮助,二是减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人等照料者的心理压力是一个大问题,他们受到连带歧视。
一是连带歧视。如果一个人得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本人可能无所谓,但是家人压力很大。治疗问题,吃药问题,安全问题。如居民区的管理人员,就可能把病人当成风险源去看待,看病人家属的眼光都是奇怪的。如单位的人员,如果知道他家有人得了精神病,可能都是保持一定距离。患者的单位领导,也是有心理压力的,希望家人能够承担全部安全风险。社区的医务人员,现在需要对精神病人登记管理,往往水平不够,态度生硬,歧视心理,甚至一句话刺激患者发病。还有一种歧视,就是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不够,出现了如杀人等肇事肇祸行为,监护人是有法律责任的。其他亲人也是可能受到牵连,调查。
二是单位困境。在过去,一个单位出现了精神病人,晚期癌症患者,往往都是网开一面,尽可能照顾,有怕精神病人冲动杀人的,有怜悯之心。这几年,单位管理严格了,制度也是规范了,人性化的成分减少了,事情可能麻烦了。如一个精神病人,希望单位请假治疗就比较困难,而且比较严格。如精神病人康复以后,希望恢复工作,单位不安排工作,单位按照普通员工标准安排工作,就是规规矩矩处理,可能带来麻烦。一个精神病人,单位同意全工资休息,病人强烈要求上班。单位领导焦虑了。最后不得不随便安排工作,随便他上班不上班,什么时候上班,做不做事情等。
三是登记管理。按照政府要求,政法委要求,所有的精神病人都需要纳入管理范围,因为担心恶性犯罪案件,也是情有可原。问题是患者不愿意登记,戴帽子,贴标签,家属也是顾虑很多,担心社会歧视。就象过去的性病管理一样,如果严格管理,患者就不去大医院看病,而是去小诊所看病,受到坑蒙拐骗。以后,可以实行匿名管理,情况改善很多。这个问题,患者家人很焦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