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工智能与中医?

(2018-04-16 12:57:03)
标签:

人工智能

中医药

标准化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人工智能与中医?
吴剑
2018年4月12日
     看来,互联网 中医药,并未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那么,人工智能 中医,是否可能产生突破性影响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医学,中医药学的关键因素就是诊断与治疗,我们说说中医的诊断问题,望闻问切,体质辨识,三个手指这些中医的诊断方法,人工智能能否学习呢?从现在看的中医体质辨识仪,舌象诊断仪,但是在研究,甚至使用。毕竟,国内都是在探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国人比外国人更着急一些。我们还是说说脉象是否有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曾经有一个狗血的比赛,就是老中医把脉诊断怀孕,包括胎儿的性别,与西医的检验科,B超的检查结果。实际上,老中医把脉就是把脉的信息收集,根据教科书理论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对患者的疾病或者健康进行评估,老中医能够接受,判断,区别更多不同脉象的信息,年轻中医就需要去训练。实际上,人工智能是完全可以做的,就是把人的脉象标准化,建立脉象数据库,使用比较灵敏高的传感器接受患者的脉象信息,与数据库比较,进行评估。再结合其他患者信息,进行综合诊断。看来,人工智能完全是可以取得老中医,对患者进行中医的评估,诊断的。其准确性,可靠性更高。当然,这些需要一个发展时间。人脸识别都能够了,脉象就简单很多。
    我们说,人工智能完全可以代替老中医进行诊断,这些对老中医不是一个好消息。那么中医药的治疗呢?人工智能能否代替?这些在大数据时代,可能吗?一是需要解决中医药各种不同的流派问题,就是有不同的理论体系,需要进行效果评估,从经验到科学的提升。二是不同的中医疾病诊断,在效果评估比较好的流派基础上,需要使用不同的饮片等。我们这里暂时排除针灸等中医外治方法,及中成药,中草药等。只讨论饮片问题,疾病诊断可以标准化了,那治疗效果也是可以标准化的。什么疾病,使用什么流派理论,使用什么方剂,每一种方剂的基本构成,每一味的剂量大小,使用以后的效果评估,这些都是需要标准化,当然也是海量的数据库。既然,西医的临床路径已经实现,中医药的临床路径也是在积极探索,这些完全也是可能的。标准化足够规范,大数据足够大,都是能够筛选出最有效,最合理的治疗方法。实际上看,中医药的人工智能,就是标准化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先探讨个性化问题。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再谈个性化。所谓个性化,那就是真正的中医药的专家,解决疑难杂症了。
    所以我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可能实现中医药的突破性发展,不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否思考,研究过。这些对患者是福音,对中医药事业是福音吗,对中医药专家是福音吗?不好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