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心理卫生协会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项目执行方案

标签:
南平市心理卫生协会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计划 |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
南心协[2017]30号
南平市心理卫生协会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项目执行方案
南平市心理卫生协会申请执行的2017年省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项目”,将采取“专家顾问 专业督导 社工 志愿者”的运作模式,有效链接服务对象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包括困难帮扶、爱心互助、心理健康、道德与法制教育、职业生涯指导、亲子互动等方面的系列活动,提升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质量,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减少政府负担。
一、项目主要内容
1、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资助
(1)建档、跟踪。
(2)为生活困难的服务对象补助生活物质,维护居住条件,给予教育和医疗支持。
(3)建立应急响应系统。
2、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辅导
(1)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室,提供心理减压、成长辅导。
(2)社会融入:社会规范学习、生活场景体验。
3、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养育质量提升
(1)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特点认知、亲职教育辅导。
(2)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亲子互动活动。
二、实施地域、受益对象
本项目实施地域为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2个街道:潭城街道、童游街道;8个镇:将口镇、徐市镇、莒口镇、麻沙镇、黄坑镇、水吉镇、漳墩镇、小湖镇;3个乡:崇雒乡、回龙乡、书坊乡。
受益对象:
1、直接受益对象:南平市建阳区范围内2016年登记在册的28名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及其家庭;
2、间接受益对象:团委、司法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及整个社会。
三、项目预期目标与社会效益预期目标
1、入户探访率达100%,建立28份档案。
2、90%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3、建立1个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工作室。
4、70%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自我调适能力有所提高。
5、80%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融入程度得到提升。
6、80%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社会效益:预防减少犯罪,引导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宽容,推动和谐社会稳定,促进志愿者成长。
四、项目宣传方案
1、前期:通过网络、微信、报纸、社区等传媒渠道对省财政支持项目、社会组织、心理社会服务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关注,倡导社会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爱。
2、中期:对开展的服务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公示。通过媒体及宣传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有更多的关爱,消除歧视。
3、后期:对项目总体取得的成效进行展。通过项目服务的开展及各个渠道的宣传,提升社会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注,预防违法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有利于解决28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有利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融入程度。
3、有利于促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亲子关系的修复。
4、有利于整合心理服务资源、社会爱心资源与社区资源充分作用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5、有利于提升特殊群体心理志愿服务能力,推动了心理志愿服务的发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六、项目创新性
本项目的特点:统筹城乡,服务从城区辐射到乡镇;链接资源,运用现有社会资源,促进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自身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服务对象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
与其他同类型项目相比,该项目突出了运用心理干预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爱服务;密切了服刑人员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及促进服刑人员改造;注重弱势群体的家庭缺失问题;强调了个人增能对改善自身的重要性。

南平市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