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性萎缩性胃炎干预方案(治未病知识2)

(2017-11-17 10:18:08)
标签:

萎缩性胃炎

治未病

中医药

杂谈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干预方案(治未病知识2

吴剑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萎缩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粘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粘膜血管显露;可伴有粘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萎缩的病理定义:胃粘膜萎缩是指胃固有腺体减少,组织学上有2种类型。①化生性萎缩,胃粘膜固有层部分或全部由肠上皮腺体组成;②非化生性萎缩,胃粘膜层固有腺体数目减少,取代成分为纤维组织或纤维性组织或炎性细胞(主要是慢性炎性细胞)。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WHO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按1978WHO伦敦会议的统一认识,胃癌前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化及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手术后残胃、胃息肉和胃粘膜巨大皱襞症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原因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   饮食和环境因素: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及胃癌有着密切关系。

3、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粘膜萎缩为主,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例如壁细胞抗体,有些患者伴有恶性贫血,可以查到贫血因子抗体。

4、   其他因素:例如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减弱胃粘膜的屏障功能,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接触金属、放射、缺铁性贫血、生物因素、体质因素等均可损伤胃粘膜而引起慢性炎症,进一步发展可成为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日常调护

1、   饮食调理:一般宜新鲜富有营养而适合病性的食物品,避免生冷、炸辣、薰烤、酒、浓茶等刺激性和易发胀等食品,且要少食多餐、细咀慢吞。舌苔厚者忌补及油腻食物;胃酸过多者忌鲜奶和酸、甜、寒性水果等,应依证选食。

(1)      脾胃虚寒为主者,可用桂圆30g、粳米50g、红糖1匙。水煮熟当点心食。

(2)      脾胃阴虚为主者,用山药、莲子肉各50g、鲜荷叶1/3张,水煮熟,加白糖1匙,作点心食;

(3)      湿热为主者,可用薏苡仁30g,水煮代茶饮;

(4)      肝郁气滞为主者,可用柴胡6g,黄米(大米炒至淡黄)50g。水煮,代茶饮;

(5)      血瘀阻络为主者,可用鸡蛋1个,藕250g、三七末3g。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藕汁300ml(用鲜藕洗净去皮后榨取)及三七末,酌加冰糖(调味品)拌匀,隔水炖热服用。

2、   生活习惯:注意适当休息、锻炼,保持生活规律。生活不规律,工作过于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睡眠不足,是慢性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尽可能保持生活规律。

3、   调节情志:精神要乐观,对自己得病要有正确认识,倾听医生解释。对治疗要有信心,并遵照医嘱,积极坚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自我干预

1、   自我按摩:是指用手掌在相应穴位的部位揉摩。按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保健方法,按摩脘腹部,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使胃肠分泌腺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提高,并有解痉止痛作用。具体方法为:用手掌或掌根鱼际部在剑突与脐连线之中点(中脘穴)部位作环形按摩,节律中等,轻重适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2、   气功:是防治胃病的一种有效保健方法。气功有放松、安静的作用,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抑制兴奋灶。对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炎效果最好。慢性胃炎病人,可练内养功或致松功。具体方法可参考有关书籍,最好是在气功师指导下进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医疗干预

医疗干预方法多样,如敷贴治疗、针刺、中成药治疗、中医辨证施治、西医治疗等等,主要以中成药治疗为主。以改善胃部不适症状,避免发展成胃癌为目的。

1、   特色疗法敷贴疗法

我院脾胃病专科的“十香止痛贴”、“七味消胀贴”

(1)      十香止痛贴(经验方):丁香、沉香、檀香、木香等,以茶水(或醋、甘油、麻油、茶油)搅拌成膏,外敷中脘穴或神阙穴。每日1-2次,1次贴8小时后取下,3天为1疗程。功能:行气活血止痛,应用胃脘部疼痛者。

(2)      七味消胀贴(经验方):槟榔、莱菔子、枳实、厚朴等组成,取适量以茶水(或醋、甘油、麻油、茶油)搅拌成膏,外敷中脘穴或神阙穴。每日1-2次,1次贴8小时后取下,3天为1疗程。或取适量装入布袋封口,微波加热(以不烫伤皮肤为度)后外敷中脘穴或神阙穴。没2小时重复1次,3天为1疗程。功能:行气消胀,应用于脘腹胀满者。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胃脘痛、胀满、嗳气、反酸、纳呆等症状。各证型均可配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胃动力障碍引起的胀满,或寒性、急性胃痛。基本取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内关。

辨证配穴:肝胃不和加肝俞、太冲、期门;中焦郁热加天枢、丰隆;脾胃虚弱加脾俞、梁丘、气海;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脾胃虚寒者可用灸法,选取上中下三脘、足三里;气滞血瘀证加太冲、曲池、合谷;气虚血瘀证加血海、膈俞等;兼有恶心、呕吐、嗳气者,加上脘、膈俞。

3、   中成药治疗

(1)      摩罗丹:每次55-100粒每日3次。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适用于本虚标实证。

(2)      养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证。

(3)      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g,每日3次。适用于气滞证;胃苏颗粒:15g/次,口服,每日3次。适用于气滞证。

(4)      保和丸:每次6g,每日2次。适用于湿滞食积证。

(5)      香砂六君丸:每次9g,每日2次。适用于脾胃虚弱证。

(6)      香砂养胃丸:每次9g,每日2-3次。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7)      阴虚胃痛冲剂:每次10g,每日2次。适用于胃阴不足证。

4、   中医辨证治疗。

http://img0.imgtn.bdimg.com/it/u=1883643992,4091525552&fm=27&gp=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