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有用吗?
-王晓芳精神分析工作坊思考1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7年9月27日
福建省精神分析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晓芳的精神分析来访工作坊,使我受益匪浅。在工作坊期间,学员还对心理咨询师是否要给来访者建议,产生了剧烈的争论,这些就是工作坊的良好效果。那么,到底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建议有用吗?
所谓心理咨询师给来访者的建议,就是心理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给出的应对策略,处理方法,改正意见,发展途径等。当然,完全否认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是错误的,完全使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也是不可取的。关键是看建议的效果好不好,效率高不高。
一般说,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越了解,建议越有效。因为心理咨询师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的情况下,其建议就是泛泛而谈,盲人摸象。如一个患者说发热,医生就给退烧药,这些就是对症治疗,没有治本之策。至于患者为什么发热,是感染,是外伤,还是癌症,不得而知。来访者的情况也是这样,她说失恋了,很痛苦,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不去了解什么年龄,什么性别,什么性取向,婚姻怎么样,什么原因失恋等等,就简单建议来访者去旅游,去运动,这样的心理咨询师,与街道大妈没有什么区别。说明,心理咨询师不仅需要了解来访者的表面症状,还需要了解发生原因,不仅需要了解来访者的表面原因,还需要了解来访者的深层次原因,如潜意识等。而精神分析就是了解来访者的深层次的原因--潜意识。所以,精神分析不容易做,长期效果很好。
另外,应对心理问题的建议,或者是应对策略,可以有几个来源。可以是心理咨询师告诉的,可以是来访者自己得到的,也是觉悟的。我们说,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自己觉悟的结果,其效果往往超过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一是增加患者自信,二是实现患者成长,三是患者以后也可以在应对其他问题时学习了方法。如一个抑郁症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询问他:一天是不是24小时心情都是不好的,什么情况重一些,什么情况轻一些。来访者说:不是24小时都是不好的,有时候跟朋友去爬山运动会好一些。心理咨询师就可以引导来访者进一步成长:是不是运动能够改善情绪呢?来访者就恍然大悟了,这些就成为运动疗法。当然,这些还是一般建议,深层次建议就更多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过程,有时候可以这样描述,年轻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更喜欢建议,而且说话更多,当然更多是照本宣科,个人经验而已。而优秀的,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说话更少,引导更多。有可能,最好的心理咨询师一句话也不说。
当然,许多来访者也是不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总是没有说几句话,就迫不及待要求心理咨询师给建议,怎么办?这些其实不是来访者的错误,而是心理咨询师没有说清楚,引导好。
王晓芳老师,也给心理咨询师给来访者的建议,提出了建议(她本来不想建议,因为时间有限,争论不休,还是建议了)。一般说,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辅导,是只给建议,因为来访者问题比较轻微,比较简单,心理咨询的时间比较短。心理治疗就不是简单建议了,有时候建议没有用,或者建议效果很差,如对病情改善起5%的效果。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更多使用在: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其康复期;二是儿童来访者;三是来访者的父母等重要关系人;四是病情比较重的来访者,因为无法进行精神分析等。五是我认为反省能力很低的来访者,就需要心理咨询师手把手指导训练了。
http://img5.imgtn.bdimg.com/it/u=3951391470,864614529&fm=200&gp=0.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