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这样制造的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7年1月10日
小c是一个美丽的女教师,最近几个月她失眠了。
几个月前,学校安排了她的公开课,她是第一次上公开课,内容繁琐,要求严格,领导听课,她感到压力山大。不过为了上好公开课,她是全力以赴,在所不惜,高度紧张。那几天她基本上没有睡,公开课的情境也是一幕幕呈现,担心出现差错。当然,她还兼班主任,兼其他课程,那时候身体也是特别累。公开课还是取得成功,本来可以放松,休息了。学校领导说,公开课上得不错,要求她准备更高层次的公开课,她泪崩了。赶紧去求领导,别让自己再上公共课了,自己差不多崩溃了。做了不少工作,领导是同意了,她也不会睡了。上床以后,过去就是呼呼大睡,现在就开始强烈渴望睡觉,强烈担心如果睡不好,第二天上课怎么办?这样就更加睡不着,9点上床,辗转反侧到12点,可能稍微眯一下。不过,有一个规律性,就是如果第二天需要上课,她晚上的睡眠一定不好,如果第二天不上课,如星期六,她睡眠质量很好啊。她还担心长此以往,健康受到影响,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婚姻受到影响。她去医院,吃中药,扎针灸,都是没有效果。医生建议她吃安定,她害怕了,于是来心理咨询。她身体健康,刚刚结婚,夫妻感情不错,朋友也是可以,当然她认为“同事不能当朋友”,这句话她认为有道理。
我针对她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一是诊断问题,可以诊断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导致睡眠障碍的大多数是心理因素,所以主要还是心理治疗;二是制造睡眠,她第一次失眠,是因为明显的工作压力,心理应激导致的境遇性失眠,主要的情况非常多。睡眠障碍需要产生因素,还需要维持因素。就是导致失眠的原因消除以后,她为什么继续失眠?那是因为她对睡眠的强烈渴望,对失眠的强烈担心造成的。这些情绪因素,都是焦虑,不仅不能改善睡眠,只能继续加重失眠。她在星期六,因为没有强烈担心,所以睡眠能够改善一些。所以,睡眠障碍是对失眠本身的关注,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与神经症形成机制差不多;三是三步治疗,1、正确睡眠理念,睡眠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只能等待,不能强迫,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睡不着,不会死,那也是一个事实。上床是为了休息,不是为了睡觉。睡觉没有这样重要,比睡觉重要的事情很多。接受失眠现实,不去强求睡眠,所谓求不可得;2、睡眠技术使用,如睡不着就离开床,与床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关系。延迟睡眠技术,就是严格上床时间,如果上床到入睡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延迟半小时上床,以此类推,直到睡意浓浓的时候上床。练习渐进式深度肌肉放松疗法,效果与安定差不多。适当的运动,产生疲劳感,有助于睡眠;3、睡眠环境改善,如气味,灯光,温度,朝向,被褥,衣服,饮食等,需要调整到比较有利的环境中。另外还是需要积极暗示,如果晚上睡眠确实不好,那次日起床以后,洗澡,化妆,服饰,微笑,给自己一个积极暗示去上班。
http://img4.imgtn.bdimg.com/it/u=4153402149,4120828493&fm=23&gp=0.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