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守儿童工作坊干预

(2016-06-24 10:33:52)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学龄前

心理健康

工作坊干预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留守儿童工作坊干预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623

   留守儿童是指父亲和/或母亲外出打工后,将其18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家乡达3个月以上,由父母一方抚养教育或(外)祖父母,亲戚,邻居代为监管的儿童。2010年,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3万人,占全国儿童的22%,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2342万人,占农村留守儿童的38%。与农村学龄前非留守儿童比较,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伙伴交往比较差,整体适应困难,品行问题,多动症等行为问题。

   依恋理论的提出者鲍尔比认为,儿童早期会与主要照顾者形成一种情感联结,能够为儿童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促使其向外探索世界,并且对儿童一生的人格和社会化发展影响深远。父母或者重要抚养人安全依恋的学龄前儿童会表现更好的同伴接纳,社会适应性行为。促进亲子安全依恋,发展儿童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是促进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更好融入社会的关键点。

   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促成因素。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由于过早长期缺乏父母照料和监管,相对同龄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干预方式包括基于小组的家长训练,基于社区的家庭教育,社区家长工作坊结合的定期家访。

   干预方法,家庭工作坊干预组,基于依恋关系和认知社会学习理论,运用社区家庭辅导工作方法和社区认知行为技术,采用封闭式结构式社区家庭工作坊,针对留守儿童重要照顾者进行家庭亲子感谢小组辅导,并且把辅导方法与内容运用于家庭亲子互动体验性活动。留守儿童重要工作家庭亲子感谢小组辅导分4阶段,1、家庭成员热身活动,循环家庭成员介绍;2、亲子关系探索,孩子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宝宝,亲子沟通情感活动;3、亲子沟通行为训练,角色互换沟通体验,亲子沟通示范学习;4、强化与巩固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分享,戴高帽子游戏。

   留守儿童重要照顾者亲子关系小组辅导每个月一次,每次1小时,共8次。家庭亲子互动体验性活动包括每星期3-4次留守儿童重要照顾者亲子图书阅览或者手工,亲子游戏,每星期一次分离父母与亲子视频互动,节假日分离父母返乡亲子运动会。

   每个干预社区统一配备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教学视频,远程亲子视频电脑室,亲子图书阅览室,亲子手工室,多功能活动室,社区运动器材等设施。干预前,地方妇联对社区负责人和家庭工作坊组长进行干预方法培训,并且统一按照农村社区儿童工作指导手册实施。

   工具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症,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

   农村社区家庭工作坊干预后,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困难,品行问题,多动症下降,亲社会性行为增加,说明还是有效果。国外家庭教学小组干预性研究是8-12星期,每星期1-2小时,干预方法理论多样,有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家庭系统理论,阿德勒学派的理论。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会通过主动模仿环境中其他人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采用模仿学习,角色扮演,行为促进,互相监督,行为强化,积极鼓励等一系列社会认知行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亲子沟通和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认为2-3岁是儿童处在肛欲期,主要形成自主控制和攻击性,并且逐步建立起与父母的关系,3-6岁儿童处在性蕾期,开始关注自身的性器官,并且开始爱恋异性父母,6-12岁儿童处在潜伏期,更多把兴趣投向外界,发展同伴关系。研究显示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改善不明显,可能与其主要关注父母,对同伴关系涉入比较少有关。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的独特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3成分组成。研究显示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改善不明显可能与这个阶段情绪发展表示心理发展的重心。

   留守儿童工作坊干预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