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感恩与助人行为的关系

(2016-05-16 09:39:22)
标签:

感恩

助人行为

快乐

道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大学生感恩与助人行为的关系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516

   感恩是个体在认识到施恩者所给予资金的恩惠或者帮助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谢并力图有所回报的情感特质,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人格特质。感恩的内容包括持久性的感恩情感和即时性的感恩情绪吗,即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特质感恩是个体持久性地感知和体验,表达和回报他人,社会,或自然恩惠的情感特质。状态感恩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即时性地感知和体验,表达和回报他人,社会或者自然恩惠的情绪状态,是由特质感恩在一定情景和条件下转化而来的,正如行为是效率的表现和标志之一那样,状态感恩是特质感恩的具体表现和标志之一,感恩属于一种对人类工作和生活起重要作用的积极人格品质。

   助人行为是一种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自愿做出的,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并且参加互相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

   感恩与助人行为有关系,mccullough认为的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感恩具有道德计量,道德动机,道德强化3个独特的社会性功能,感恩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得他人有给予恩惠的情绪反应(即道德计量),感恩具有激发,增强助人行为的功能。Smith认为感恩是产生助人行为的重要原因,感恩有助于增强和保持互惠责任。Trivers认为感恩作为人类进化适应的结果能够激发助人行为。负债感和感恩都是受惠后常见的反应,过去常常认为感恩与负债感是一样,greenberg把负债感确定为一种源自互惠规则的,觉得有义务回报他人的情绪状态,gray认为感恩是一种积极正性情绪,负债感是伴随不适,不安的体验的负性情绪,产生的情境不同。感恩的境界高于负债感,义务负债感源于回报他人的责任要求,与回避动机联系,感恩与亲社会动机相关。研究中国大学生有一定感恩意识和感恩回报行为,其动机可能是来自负债感。研究认为感恩与负债感是不同情绪状态,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负债感的情绪效价是相对消极的,但是在互惠规范影响下,有它的正面价值,适度的负债感促进个体回报给予自己回报恩惠的施恩者。

   研究显示,快乐等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人行为的关系,快乐能够增加助人行为,但是,这种增加效应只会出现在施助者自己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感恩对助人行为的增强和激励作用即使在这些行为需要个体付出代价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感恩与快乐或对社会规范的简单意识不同,在促进帮助行为上起重要作用。

   研究通过引入回忆法,情景实验范形式验证感恩对助人行为的效果,回忆法也是细数感恩,是国外研究最常用的感恩干预策略,就是让被试回想过去让他们感觉到感恩的事件,上个月,去年的事件,甚至出出生到现在所发生的任何值得感恩的事件。感恩的对象可以从家人,老师,朋友,同学及其他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人开始,逐渐推广到其他不认识的人,甚至非人的事物都是可以成为感恩对象。研究证明,细数感恩是一种有效的感恩激发和干预策略

   工具使用,人性的哲学量表phn,情绪状态和助人行为测量。

   结果显示,利他观念的效果明显增加,说明利他观念对亲社会行为(如主动助人行为)的强烈预测作用,情绪状态因素对助人与主动助人的作用明显,处在感恩状态下的被试比处在快乐状态下的被试表现更加积极,更加强烈的助人行为或者助人行为倾向(意愿)。感恩能够正向预测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快乐能够正向预测主动助人行为,感恩明显比快乐更能够正向预测助人行为。

   回忆法考察感恩与助人行为的关系。感恩与快乐对助人或者主动助人行为的影响效果明显,并且存在差异,感恩比快乐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持久。感恩具有社会性本质,感恩的个体在受人恩惠后更倾向于对施恩者或者他人表现出助人行为。Wood认为感恩特质高的人不仅对助人行为敏感,而且表现更加频繁的助人行为。心存感恩的人在接受他人帮助后更容易表现出助人行为。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认为感恩是一种道德性情感,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动机功能,感恩具有动机性,能够激发感恩主体的助人等道德行为。感恩是青少年具有高水平的亲社会动机和行为。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更加重视感恩的效用价值,认为感恩作为一种积极情绪,不但能够拓宽个体的暂时思想行为脚本,而且能够建构个体相对持久的身体资源,知识资源,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在随后的其他情境以其他情绪状态下可以随时调用。感恩具有暂时价值,也是有持久价值。感恩三维结构理论认为,感恩是个体在认识到施恩者所给予自己的恩惠或者帮助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激并且力图片有所回报的情感特质,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人格特质。Mcadams认为感恩不仅是一种感受,而且是我们对所受的恩惠进行回报的驱动力。Nowak认为感恩的内涵在它能够激发受惠者对他人恩惠进行思考,并且因此感受到自己获得的好处,这样的积极结果,这样的积极结果常常会激发受惠者产生对其他人的友好动机。感恩具有激发和触动的特点,通过积极行为,感恩可以产生传递恩泽的效果,而且往往是向上互惠性传递的效果,即把恩惠或者帮助传递到第三方而不仅仅是回报自己的恩人。因此,感恩是接受和给予之间变换的重要纽带,不仅是对别人帮助或者好意的反应,而且也是受惠者以后善意行为的促发因素。

   感恩与助人行为关系密切,作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价值的积极情感特质,感恩能够有效一些助人和主动助人等助人行为,感恩比快乐对助人等亲社会行为具有更积极,更强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大学生感恩与助人行为的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