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依恋类型与合作心理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年4月8日
依恋是人类及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为了保护脆弱的新生命或者个体在很弱小时寻求依赖,保护和支持而形成的。早期心理学家认为,依恋指婴幼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社会性情感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现象不是婴幼儿特有的,它是一种终身现象。成人依恋指是由婴幼儿时期延续到成年时期的对朋友,伙伴和爱侣的情感联结。
依恋作为一种比较高的人际交往的图式,影响着个体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安全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当和对方有冲突时,会有更多建设性的交流和谈话以解决问题和维持关系。因为从小建立起的安全感,安全性依恋的个体更加信任他人,依靠他人或者相互依靠,更容易和他人保持一段稳定持久的关系,无论是恋爱婚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合作就是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合作关系和亲密关系一样,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依靠,双方能够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在亲子关系中,安全型依恋的亲子之间,合作行为和安全型依恋正相关,和不安全型依恋负相关,实验室中安全型依恋的比不安全型依恋,更容易相信研究者,更容易合作。依恋类型也是影响人与人之间是否选择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工具使用,成人依恋量表ecr,包括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量表ccps,内隐联想测试iat,
结果显示,安全型的人最多,焦虑型和回避型人居中,抗拒型最少。安全型的合作上差异显著,焦虑和回避不显著,说明安全型的人对合作这种社会性行为的态度是肯定的,焦虑和回避的人,态度不肯定。说明安全型的人在需要合作完成任务时,会更加乐意合作,会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性。
发展临床学取向的角度对依恋类型分类,研究依恋类型和家庭关系和谐是否的关系,不同冲突类型与家庭关系满意度的关系,及与伙伴的关系这个调节因素的影响。安全型的人更倾向于合作与妥协,回避型的人比较少合作行为。更多的间接冲突行为和更多回避行为联系在一起。焦虑型的人与更多的竞争行为,更多的间接冲突行为联系在一起。
依恋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不同人之所以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一小部分是遗传因素,更多是由于家庭环境及主要抚养者的教养方式。安全型的人对合作行为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内隐态度,与成长环境和教养态度有关。研究兄弟姐妹的依恋关系时,回避型和抗拒型依恋的人,有更强的攻击倾向和更弱的合作倾向。在成长过程中,安全型依恋的人安全感更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会更多的他人合作,并且从中受益。安全型依恋的人在面临问题时,与对方更多是建设性交流,也可以促进合作。同时,母亲的依恋焦虑越高,子女的合作与顺从越明显。
依恋的他人模型能负性预测合作人格,依恋的他人模型,主要衡量个体与外界的互动状况,有消极的依恋他人模型的个体,与他人形成关系时,是回避,抗拒的,不相信他人的。具有消极的依恋他人模型的人,有更多的在学校被欺负的经历,他们想在同伴中拥有一个主动地位。合作性差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更多困难。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