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照料者的心理干预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年2月15日
2013年全球大约有444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62%居住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老年性痴呆患者超过900万,每年老年性痴呆新增患者460万,发展中国家预期增速100%,中国是300%。面对老年性痴呆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在于通过护理尽可能维持患者的认知和社会生活功能,减轻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研究说明,护理老年性痴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常常导致照料者身心损伤。老年性痴呆发生后,患者的记忆,语言,思维,定向,计算,理解,认知功能和判断综合等高级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日常生活,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日渐减退,对照料者的依赖性增加。长期的照料给照料者的身心,情感,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照料者的负担越重,老年性痴呆病理行为的出现就越频繁,照料者送患者去老人院,福利院,精神病医院的概率就越高。全世界为减轻照料者负担开展了许多针对性的干预研究。
老年性痴呆照料者干预的论文发表时间,呈现不断快速增加的趋势,相关研究迅速升温,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快速增加,社会迫切需要解决老年性痴呆病程长,无有效治疗方法,带来沉重社会经济负担的问题。支持照料者能够延迟患者进入精神病医院,福利院,老人院等机构的时间,对减少社会负担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全世界的论文,主要在西方国家,这些与西方国家比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关,也与西方国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有关。我国老年性痴呆增加比较快,对照料者的干预研究受到重视。但是干预措施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照料者的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干预措施,有利于我国更好应对这个问题。
国外研究对象与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保姆等照料者比较,家庭照料者是主要对象,针对配偶照料者研究最多。而我国家庭照料者主要承担人为成年子女。成年子女照料者的需要与特定与配偶照料者存在不同。国外干预研究重视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症状的管理,特别是针对精神行为症状(激越症状)的管理和控制。国内研究对日常生活照料指导,居家安全和认知观念训练的内容比较多,针对精神行为症状管理的干预比较少。
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国外关注,其中照料者抑郁症是热点。我国现在研究对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干预比较少,干预形式单一,多为照料者讲座,联谊会等,难以比较好缓解照料者负担,针对照料者抑郁症就没有得到重视。关于干预方法,国内研究倾向于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提供干预,力求干预效果最大化,关于干预方法的效果需要进一步验证。任何立足家庭,减轻照料者负担,发挥家庭照料者作用,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对医疗养老机构的大量消耗,是主题研究。不仅对配偶照料者研究,对成年子女照料者的研究需要加强。研究不仅重视激越症状管理,其他症状管理如淡漠症状需要加强。建议,研究对象以家庭照料者为主,加强针对成年子女照料者的研究;开展更多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摆脱精神行为症状管理和控制研究;重视照料者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评估和干预;尽可能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干预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