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的心理治疗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年12月25日
灼口综合征BMS是一种好发于舌部的慢性疼痛症状,患者多伴有精神障碍及激素水平改变。疼痛程度可以达到中至重度。发病人群以近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为主。美国的患者大约100万,患病率为0.7-2.6%,其发病机制不明确,整体与多种因素有关,精神,内分泌,神经等。与灼口综合征相关的精神障碍包括,情感障碍,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有的认为,心理障碍往往是灼口综合征长期疼痛而无法治疗的结果,不是原因。
灼口综合征诊断标准,①口腔黏膜出现持续或者断续烧灼疼痛3个月;②口腔黏膜无病损;③排除明确与口腔黏膜烧灼疼痛有关的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干燥综合征等。
工具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ds
结果显示,灼口综合征或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增加,焦虑,抑郁是灼口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有的人检查,其50%的焦虑,或者86%焦虑,71%抑郁。
社会因素在人类的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各种社会生活应激事件及长期社会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抑郁,导致慢性疼痛的重要因素。灼口综合征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事件,如亲人重病,重伤,家庭变故,退休下岗,家庭不和等。灼口综合征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存在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敏感性增加。患者大多数是家庭主妇,或者退休,经济情况不好,文化程度不高。她们大多数是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女性,现状无法尽快改善,引起长期社会生活压力。
灼口综合征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高,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33%,中风后焦虑psa的患病率28%,慢性应激作用首先导致过量的皮质醇释放,长期过度兴奋的hpa调节异常,导致肾上腺你减退,类固醇分泌异常。神经保护作用明显减少,神经损伤作用加强,导致外周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出现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有效改善灼口综合征症状,同时使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改善症状。局部使用氯硝西拌后大部分灼口综合征疼痛可以部分或者完全缓解。目前患者大多数就诊口腔科,很少接受心理治疗,作为口腔科医生,应该加强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并且联合心理治疗师。森田疗法也是有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