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未来更有成就

标签: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师吴剑 |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孩子心理健康,未来更有成就
《家庭医生报》2015年11月9日24版健康关注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目的是为了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地发展。中小学生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由哪些因素导致?父母要如何正确引导?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面临巨大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0-14岁的儿童大约有2亿多,占总人口的8%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学生。可以说,任何社会变革都会给人群中最脆弱的群体——儿童的发展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导致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一、
1、
2、
3、
4、
5、
6、
二、
1、 依法治理和加大投入。儿童期心理卫生问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矫治,可引起当事儿童更严重的精神问题。长远看,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由国家承担责任的心理卫生法,为精神疾病患者群体提供适合的医疗保健服务。我国也需要加快制定与之配套的政策,建立更多儿童心理卫生保健机构和设施。
2、 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已成为与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伴而生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儿童心理卫生需求与专门机构和专门人才不足却成为最突出的矛盾,应该在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扩大培养,增加研究经费投入。加强医院儿科建设,增加心理卫生服务内容。
3、 开展学校和社区服务。从群体心理卫生和预防保健目的看,应该加强和推广学校、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检测心理健康状况、营造心理健康环境等方法,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早期识别各种一般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并对问题家庭实施及时的关注、咨询服务和干预。
4、 关注问题与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不仅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挥。学校、家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挖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有理想、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的健全人格。
5、 整合力量和共同介入。往往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与问题家庭和问题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因此,预防和矫治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必须有医疗、教育、家庭的协同介入,整合力量,发挥优势。这样可以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特别是家庭教育,父母培训,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卫生科普宣传,父母咨询,父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