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心理健康,未来更有成就

(2015-12-10 09:30:54)
标签:

儿童青少年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吴剑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孩子心理健康,未来更有成就

《家庭医生报》201511924版健康关注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目的是为了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地发展。中小学生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由哪些因素导致?父母要如何正确引导?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面临巨大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0-14岁的儿童大约有2亿多,占总人口的8%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学生。可以说,任何社会变革都会给人群中最脆弱的群体——儿童的发展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导致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一、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多

1、  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这是临床门诊最多见的问题,原因多且复杂。主要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厌学逃学、拒绝上学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率为3-8%,典型的学习障碍为2-4%。如拒绝上学的学校恐怖症不断增加,很可能与儿童期社会适应困难和情绪障碍有关,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诱发或者加重症状,目前主要应对策略是药物治疗和家长咨询指导,但针对这些儿童开展的心理治疗或行为干预十分有限。

2、  儿童情绪障碍。目前是第二大心理障碍。早期表现为心境不良、退缩、哭泣沮丧、学习困难、睡眠问题、易激惹等。个别发生在婴幼儿期,典型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恐怖症及强迫症等多为继发性衍生。家庭破裂、虐待和忽视、人口迁移、学习压力等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儿童缺乏家庭支持等保护因素,上述原因使得儿童对各类应激事件的易感倾向更加明显。通常,儿童情绪障碍很少受到关注和治疗干预,在社区中被诊断抑郁的青少年只有20%接受了治疗。

3、  品行障碍和青少年违法。临床诊断的问题品行障碍患病率为2-6%,对立违拗障碍更高,多为男童。儿童习惯性偷窃、撒谎、攻击等品行问题总是与反社会相关联。部分品行障碍可以由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展而来,并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合并对立违拗障碍、表现与年龄不符的顽固、敌意和挑衅行为。而这种多动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本身可招致家庭暴力管教、学校惩罚和伙伴排斥,从而加重叛逆行为。

4、  不良习惯及行为偏异。发育行为儿科学将儿童期吮手指、啃咬指甲、过度依赖母亲、电视电脑依赖等界定为不良习惯及行为偏异,多由发育落后、分离焦虑、虐待忽视、过度关注、过度干预等因素导致。核心问题与情绪有关,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早期难养气质类型婴幼儿容易导致母亲的养育焦虑或情感排斥,形成不良的亲子关系和父母养育定势,从而诱发或者加重儿童这类行为问题。

5、  儿童青少年心身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肥胖症、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疾病、关节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等疾病的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而且这类儿童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压力与紧张感是导致儿童贪食和肥胖的重要原因。

6、  其他问题。此外,网络游戏成瘾问题、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吸烟酗酒吸毒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等也同样困扰儿童青少年。

二、  儿童青少年心理需全社会关心

   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无论是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或者防治方面都缺乏足够的准备与投入。世界卫生组织20世纪末就指出,要在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层次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加强和重视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与研究已迫不及待。

1、 依法治理和加大投入。儿童期心理卫生问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矫治,可引起当事儿童更严重的精神问题。长远看,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由国家承担责任的心理卫生法,为精神疾病患者群体提供适合的医疗保健服务。我国也需要加快制定与之配套的政策,建立更多儿童心理卫生保健机构和设施。

2、 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已成为与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伴而生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儿童心理卫生需求与专门机构和专门人才不足却成为最突出的矛盾,应该在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扩大培养,增加研究经费投入。加强医院儿科建设,增加心理卫生服务内容。

3、 开展学校和社区服务。从群体心理卫生和预防保健目的看,应该加强和推广学校、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检测心理健康状况、营造心理健康环境等方法,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早期识别各种一般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并对问题家庭实施及时的关注、咨询服务和干预。

4、 关注问题与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不仅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挥。学校、家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挖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有理想、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的健全人格。

5、 整合力量和共同介入。往往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与问题家庭和问题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因此,预防和矫治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必须有医疗、教育、家庭的协同介入,整合力量,发挥优势。这样可以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特别是家庭教育,父母培训,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卫生科普宣传,父母咨询,父母成长。

    孩子心理健康,未来更有成就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