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幻 影—庐山心理笔记 之五
(2015-11-13 14:20:3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幻
——庐山心理笔记之五
那天在月光下一块崖上小坐,听到一阵婉约的歌声,竟是个仙姿一般的女孩子,从月影里走来,月光下动人的眼眸象两泓清水。
我打量她时,她匆匆向建在山崖上的大楼里走去。
她是201室新来的病员,湖北某大学的在校生,学美术的。她的修养、气度、外表,都是我见过的女孩子中少有的。我对她产生了许多好奇……
终于有了机会,她喜欢读书。她要向医生借一本尼采的诗,一直借不到,可巧我的案头就有一本,我拿着书向她的屋子走去。
正值傍晚,她伫立窗前,悲戚地举目遥望夕阳下的苍山,许多云絮漂浮在庐山的峰峦上,她时而低头看她身边堆放的那些书,我瞥眼看见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皮杰尔的《儿童心理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美学》等等,全是国外的,我在心里惊异她涉猎的知识竟这么广泛。
据说,整整三天她就这样一个人在屋里度过。她心绪忧郁,仿佛一直逡巡徘徊在人生的一道叉口上,这是为什么呢?
我轻声告诉她:“我送书来了,尼采的!”
她回头微微一笑,是她第一次露的笑容,是那么节制又显得动人。她示意我坐坐。我顺便说了句:“你似乎很忧郁……”她垂下眼帘有点触发心思的样子说:“尼采也是!所以我喜欢他”。“你们生活的时代不一样,可以喜欢他的诗,但不是人。”“是吗?”她以好奇的目光打量我,继而说:“我百思不解,为什么我行事悉遵章法,不逾距,不违例,不侵犯别人,可别人总是跟我过不去呢?”
她的话慢慢多起来。她说她喜欢幻想,有人偏不让她幻想,所以她唯一的手段就是不理睬一切人,她不愿与一切人交流。她认为所有的人都不可信,所有人都让她惴惴不安。她寻觅纷纭诸事无不觉得惨白,它们向她呼吼、喧器,给她痛苦!她说内心的一切都已泯灭,她恐惧这个世界!生活的一切宛如这山里的月光一样,近在身边而又遥远模糊,她怕!她只想用一个“大气泡”把自己包裹起来,直到永远……
等话匣子终于打开后,我才发现最初给她这种感觉的人竟是她的亲身母亲,母亲自幼对她控制严厉,不让她有自由,不许她接近任何人。甚至不许她与异性搭话。她上大学时与一位美术老师相处甚密,被母亲知道后,竟借口她有病,把她锁进家中一个单间里,一个月不让她去校。为此闹得学校里沸沸扬扬,她后来去校时,所有人“都拿异样的目光看她”,窃窃议论她的行为,她象触犯了天规的罪人抬不起头来……自那以后,她怕见人,总觉有几个人“跟在身后盯梢她,”“总觉在黑暗中有人在窥探她”,每时每刻她的思想都在作孤独的旅行。“人们都在抗拒我的生存”,“都反常”,她不想语言也不写文字,只想一个人看书,看书,书是唯一理解她的伙伴和知音……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余的”,她说,所以我用一个看不见的‘气泡’把自己包围起来,严严实实,我不想接触任何人……”
她叫云春燕,她的人一点也不像她的名字,燕子本是轻捷的,她却活的内敛而沉重。初看上去她倒不象有病的样子,可她确实有“心理障碍”。她说她再不想回到她那个家庭和那个学校了,更不愿见到她的所谓“母亲”,这次来疗养是被父亲“骗”来的,她打算“静养一阵子”。她想去北京或者上海工作,最好是出国,她认为“北京和上海是大都市”,“国外就更不用说了”,那里人文明素质一定很高,她适合“那样的环境”,她不能“与庸人们生活在一个圈子里”。我安慰她说:“北京上海固然好,可假若去不成呢?天下都一样,到哪里都会有各种人,你总要与人打交道呀……”她坚定地说:“不!我一定得冲出去,要么是冲出牢笼,要么是死!”她把事物看得十分绝对,使我无话可说。
夜幕快降临时,她突然打住话头,一个人又去那窗前看远山的幻影,我颇多感慨地离开她的孤室,不知怎的总是想到一个人——她那可怜的用心良苦的母亲。很多年前我在读大学时曾给一个不读诗的人写过一首诗,现在我把这诗写给了她:玉质清姿不染尘,经风历雨始芳芬。善怀未必女儿志,情高能称士女心。隐璞尘中莫隐泽,清白何须效人颦。亦愁亦感催人老,磊落胡涂度人生。
她读了我的诗,又克制地微笑了一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