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少女为何孤独—庐山心理笔记之一
(2015-11-13 14:13:12)
标签:
转载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少女为何孤独
——庐山心理笔记之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注意周围的许多细小事情,心情变得十分孤独。一个人对她说了句随意的话,她会在心里沉闷独思很久:一件事她做得并不坏,她会在心里很长时间苦苦求索事的后果。她离开家时分明是一个人出来的,但半天又想回身看看,有没有人跟在自己身边?
两年前的夏天我认识她时,她才是个十七岁的少女。那是个墨黑的夜晚,在九江通往庐山的一辆面包车上,接待员正向我侃侃而谈庐山的秀丽和牯岭镇上的风光,我听得入迷。忽闻车厢旯旮里一声因因的叹息,接待员回头说了句什么,就见一个女孩子慢慢挪过来,这时我才发现这个身体苗条的少女是那样忧郁,她象昏黄的车灯一产令人感觉模糊,脸上没有表情,从不抬眼看人……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儿?”——沉默。
“你是病员吗?”“……”
将近两个小时她不说一句话。第二天我在心理病院见到她时,她扭头就走了,似乎从没见过我。我发现她总是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听说这是位少女的一惯“爱好”。关于她的事,我是后来认识她母亲时才知道大概。那是个非常善良的中年妇女,说话慢条斯理,但一讲起女儿子事来总是急不择言,她的苦衷有时就连她也自己说不清楚。但我依然从她那儿知道许多事。
从约就是这年的春天,唐钥进入高三“冲刺”的最后一个学期,本来她的成绩已在全校“冒尖”,但大人们似乎永远不能满足。父亲严历的要求和学校超负荷的学业让她心情极度紧张,她平时没时间休息,更谈不上看电视、看电影这类娱乐活动了,她整天只是一个人关在一间闷室里,与世隔绝,只知道反复地练习数学方程式,摆弄语法结构,背诵外语单词等等,过一种极枯躁,乏味的生活,她终于感到招架不住,开始失眠,继而,神不守舍,胡思乱想,渐渐变得孤独和恐慌。据说她发展到后来的情况是在教室里听课,总觉得有人在看她,开始是她座位后的男同学,他们拿她当“议论中心”,拿眼光“瞟她”,谈论她嘴巴上有颗不好的“痣”;后来女同学又加入了“同盟:,说她的脸相是苦相,不会有好前途,即使将来”嫁人“,谁讨做老婆谁也会”倒霉“;再后来她觉得她的老师也在嘲笑她,说她一心想考取大学是“名利思想”,决不让她的愿望“得逞”……她恨自己的同学老师,也恨父母亲。她认为就是父母逼迫她“拼命冒尖”才导致这么多人忌恨她。她恨周围的人,觉得整个世界一片昏暗,一片枯焦。
有一天忽有电话打到家里:“唐钥已经三天没来上数学课了,是不是生病呀?”
父亲这才大吃一惊:“不呀,她每天去学校的”。放下电话跑去找爱人,爱人正在急急匆匆往家赶,她接到校长打的电话:“你们唐钥已一个多礼拜没到校了,怎第回事呀?”
父母这才心焦如焚,四处去寻孩子,可孩子在哪儿呢?
这时的唐钥骑车在街上乱荡。有一回她骑车到了学校门口,正准备进校,看见班主任和几个同学朝着校门口走来,她一愣,吓出了一身冷汗,头也不回,又骑着车子走了。待老师同学们走过后,她的自行车在校园周围兜了三圈,就是没勇气进校门,一种冷酷的黑色的魔障把她拒之于校门之外……
她不敢也不愿回家,骑着车子顺那些空旷的小巷子转,毫无目的。她最后来到公园门口,她“发现”那里的人都冲着她笑。她怕极了,她怕冷,跑到附近的邮局打电话给家里,叫母亲赶快来“救”她……
武汉某中学高三毕业生唐钥的这段奇特经历曾深深震慑了我。我为她访问过南京的心理专家于濂教授:她说这是一种孤独症引起的恐慌,是神经症的一种,其特点是对事物不感兴趣而显孤独,伴有悲观厌世,把生活看成一片黑暗,因而极易生孤独凄凉感,恐慌感。总喜欢一个独行,烦闷不安,这本来只属于一些医学上的现象,只是,当我了解了它们之后,我一直在天真地想:这种孤独症来自何方?谁是让这个可怜的女孩子产生症状的根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