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移情发展与攻击行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年10月6日
中学生阶段是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出现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攻击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行为失调,不仅影响着个体人格,品德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还与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密切有关。高移情视频能够增加亲社会积极行为,减少并且防止反社会行为。移情,也是共情,神入,同理心,是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并对他人的处境,经历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移情作为多维度结构,其认知,情感成分受到关注,移情的认知性成分也是观点采择,代表个体辨别他人情感状态及能够采纳他人心理观点的能力;移情的情感性成分也是共情关注,代表着以他人为中心的共情感和对他人不幸的情感反应能力。研究发现欺负行为与低共情关注能力有关,与观点采择无关,当然观点还是不同的。
工具使用攻击行为问卷,bwaq-rc,包括间接攻击,躯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
结果显示,女中学生的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超过男生,说明女生的移情能力超过男生。移情发展具有性别不对称性,可能与性别角色社会化有关。中国传统观点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应该以照顾家庭和抚养后代为主,儿男性应该担负起养家糊口的经济责任。女性的社会化是以关注照顾他人为导向的,被赋予温柔娴静,善解人意的性格特质,更有可能对他人的困扰以同情和关注。移情的性别差异还与两性之间性激素的不同水平有关。女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共情关注和移情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观点采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与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有关。女中学生的共情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男中学生没有增加。
观点采择与间接攻击,躯体攻击负相关,与言语攻击正相关。共情关注与间接攻击无关,于躯体攻击负相关,与言语攻击,烦恼相关。男生与共情关系和敌意正相关,女生与共情关注水平和敌意不相关。
观点采择对间接攻击,躯体攻击,敌意,愤怒有负性预测作用,说明青少年观点采择能力越低,间接攻击,躯体攻击,敌意,愤怒越多。观点采择能力水平低的个体,因为不能根据已有的信息正确辨识及推断他人的需要,情感,观点而往往容易做出敌意的归因,进而引发攻击行为。因此,只有学会转变思维模式,从多方立场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增加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减少误解与冲突。
研究发现,具有高度共情关注能力个体能够体验到被攻击/欺负者伤心,痛苦德国负面情绪,不自觉地抑制攻击行为。本研究发现,中学生共情关注能力对间接攻击行为,言语攻击行为,敌意,愤怒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能是因为在某些社会情景中,攻击行为不只是一种情绪反应,而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抢夺资源,控制他人),共情关注与社交焦虑,神经症等情绪调节问题正相关,与正常人比较,高社交焦虑的个体更加内向,敏感,害怕否定评价,而又倾向于选择消极退避的应对方式,若处理不当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最终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