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卫生工作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015-10-02 12:34:47)
标签:

心理卫生

工作者

精神病人

原告

侵权责任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心理卫生工作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102

   《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推动了我国心理卫生法制化建设,但是现在的法律对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完善,得不到规范化认同和保障。这些需要社会关注。

一、甘特起诉阿尼塞特的思考。原告甘特是美国一个医院护士,被告阿尼塞特是一个精神病人,原告的工作职责就是处理并且照顾被告的并且控制他们的危险行为。一天,原告发现被告在向其他病人扔椅子时,原告试图让被告安静下来。当原告离开病房时,被告拿烟灰缸砸原告,原告严重受伤。原告起诉被告,初审法院支持原告,被告上诉上级法院,二审法院不支持原告请求,不支持原告赔偿要求。法官认为,一个住精神病医院的有攻击倾向的精神病人,是否应该对殴打护士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初审法院按照侵权责任,二审法院按照公平责任原则,认为不能对一个没有侵权故意的精神病患者,设定一个强加他的责任,而让他承担一个不应该的义务。两个不同的判决结果不是偶然的,是两个不同法律适用的博弈,事实上始终存在这样的争论。1、适用侵权责任法论,认为应该按照普通侵权责任的规定判决,按照公平正义理念,当加害者和受害者具有同样的道德义务,处在一个平等地位并且受到平等保护时,无论加害者出于故意还是过失都应该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严格归责原则在维护公平利益时可以普遍适用,但是面对精神病患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特殊利益群体,无条件适用是实际上不公平。精神病人的特殊在于他们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定义主观要件,并且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严格归责原则在理论和实务都是行不通的。2、劳动报酬补偿说,心理卫生工作者这个社会分工中,其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已经补偿了职业风险,任何人自愿成为这个职业劳动者,就不能再次要求获得属于正常工作风险范围内的损失赔偿。这样的观念在于心理卫生工作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方便,但是前提是需要心理卫生工作者的报酬达到一定标准,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前提条件是没有的,短时间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收入也是不现实的。3、职业保障说,机制是在于社会已经为这个职业群体提供了足够的报酬,内容,社会所支付的报酬理应包括正常的劳务支出和潜在风险隐患,其报酬最少不应该低于正常的工资和潜在损害的经济补偿之和。形式,职业保障不是劳动报酬数量增加,而是有一套完善机制的建立。这些比较符合中国情况,这说明了提高心理卫生工作者待遇水平要求,这些符合他们的迫切愿望,职业保障的核心是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是一种客观保护模式,有利于心理卫生工作者合法权益的稳定保护,也符合他们的普遍期待。对于精神病人,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免除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民事责任转嫁到监护人,如果监护人无法承担民事赔偿,精神病医院通过奖励金,挨打金方式补偿心理卫生工作者。但是没有法律支持,不稳定,不规范,仅仅靠个别医院的经济实力和领导意志决定补偿是否和标准。因此需要建立适当的心理卫生工作者职业保障机制就非常必要。

二、心理卫生工作者职业保障的立法状况及评价。1、西方国家的立法,通过法院判例建立精神病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则,一般情况下,精神病人对他人造成损害应该承担侵权责任(故意行为,过失行为),但是精神病人缺乏主观上的辨认与控制能力,无法形成故意或过失的主观状态。让精神病人承担责任,实际上是严格责任,但是精神病人不适用严格责任,西方提出正义原则,就是两个人都没有过错,应该由造成伤害的一方来承担责任。2、大陆法律的立法,坚持致害人的行为具有可归责可以形成侵权责任,都是法典规定,精神病人因为不能辨识和控制行为的,不具有可归责性,所以不是侵权责任。但是,法国等,认为精神病人民事责任能力要求低于法律行为能力的要求。3、我国的立法情况,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职业保障只在《精神卫生法》原则性表现,有职业保护,职业待遇,职业津贴,工伤待遇,没有操作性。我国需要具体规定,地方有《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有认定,但是没有执行细则,认定标准。

三、我国心理卫生工作者职业保障制度构建。1、提高工资待遇,我国精神病医院的整体经济收入是综合性医院的1/10-15,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待遇为2/3,因为心理卫生诊疗过程中,只能做一些常规的问诊,收费项目单一,经济效益低;国家对心理卫生工作财政支持不足,因此应该把心理卫生从一般卫生治疗剥离,在新医改中,把精神障碍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增加投入,提高待遇和地位。可以比照综合性医院视频,参考地方经济水平,确定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医疗机构3方保障心理卫生工作者工资水平。如实行差额事业单位。2、提高特殊职业津贴,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职业有特殊性,专业性,危险性,发放特殊津贴提高帮助是合理的,建立正常津贴升级制度,按照岗位不同确定,建立动态津贴补偿机制,当心理卫生工作者因为职务伤害,应该启动职业保障机制,补偿标准由基本工资,特殊津贴,地方经济决定。3、构建心理卫生工作者职业伤害补偿机制,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有强制性,基础性,公平性,起兜底作用,工伤保险的理赔关键在工伤事故的认定,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工伤事故认定不困难。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职业定位就是要求保障精神病患者不对社会造成伤害,当这样的伤害转移到特别机构及工作人员上,社会就必要提供安全保障,医院可以投保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或者新的商业保险;设立医疗保险理赔办公室,处理理赔;建立监督部门;4、建立专项保障基金制度,中国有中国医学基金会,可以建立心理卫生基金会;5、自力更生,强化心理卫生工作者私力自救的能力。建立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就是根据患者病情分级管理,每个病区设隔离室;医院为心理卫生工作者安排合理的防护措施,增加保安人员,完善护理区域的安全保障设施,特殊地方设置后门,方便医务人员紧急撤离,同时加强防卫措施宣传,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卫专业培训;医务人员加强对于自身的保护措施,多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举止,健全患者管理档案,分级管理患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