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病研究前沿

(2015-06-04 09:27:33)
标签:

健康

精神障碍

生物学

精神病

人类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精神病研究前沿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64

   在人脑数以1000亿的神经细胞的基础上产生的异常精神活动,与人体任何一个器官的基本比较,都显得复杂而深不可测。这些不仅是因为探索人类大脑的手段有限,而且人体的精神活动不但受到自身生物学规律制约,也受到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控。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精神障碍的认识还几乎处于隔靴搔痒的状态,尤其是有关它的致病机制,客观诊断,高效治疗三个最为重大的临床科学问题至今没有取得关键性突破。2010年国际知名杂志提出未来精神病最需要有所突破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和早期识别标记及高效治疗方法。这样看,人类对目前150多种精神病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首先还是大脑功能致残性精神病的生物学病理机制。2011年,这个知名杂志提出神经精神疾病的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前沿问题,归纳起来还是3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客观可信的诊断标记,有效根治的治疗方法。如环境和遗传可能是精神障碍发生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然而,环境因素是如何损伤大脑而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楚;遗传因素与精神障碍发生发展的关系至今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特异性证据。在临床诊断标记的研究,目前国际上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早期评估虽然已经有了可操作性的临床诊断标准和系列心理评估工具,但是依然迫切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来寻找客观的,可量化的,简便易行的评估指标,来提高早期识别的水平和减少临床误诊漏诊。临床研究发现,穷其现有疗法,各种精神障碍的临床治愈率依然很低。要取得这些问题关键性突破,最核心的科学问题就是寻找和确立从基因到临床表型之间稳定的生物学标记,进而才有可能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建立客观诊断方法及开发高效的临床疗法。

   神经科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给临床科学家探索精神障碍的本质带来希望。目前国际上的应用影像学,遗传学手段来寻找精神障碍客观的生物学指标,应用心理学手段来评估精神状况及早期识别精神障碍,应用药物,心理,物理学多种治疗方法来全程探索精神障碍的干预模式,已经成为精神障碍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标准生物学标记物,我们需要注意三个重要问题。

   一是现在的国际上通用的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dsmicd10,都建立在临床症状评估的基础上,缺乏客观的生物学诊断指标,即具有一组类似症状的患者被归为同一类疾病范畴,而这一组类似症状可能是由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引起的;反之,具有相异症状被归为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又可能共享相同的生物学过程,这就使现有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受到精神障碍分类方法影响。如2013年研究报告显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5种精神障碍存在重叠遗传风险的可能,而精神障碍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显示精神障碍共享部分异常的脑结构及脑功能。研究目标究竟如何确定,是以现在的精神障碍类别还是以独立的精神症状还是以某些可能的生物学标记物来作为临床研究目标,是一个值得研究者思考和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是从生物学研究的微观角度看,在神经细胞活动基础上产生的精神现象,不但受各种因素的调控,也肯定存在许多代偿和反馈通路或调控机制。如一瞬间产生的直交,大脑中那一瞬间应该有多少化学的,外部的多少因素的参与和影响,更何况某种病理性的精神活动,如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就有听到的,感觉到的;有在外界很远地方发出的,脑子里发出的,身体某一部位如肚子里发出的;有自己的声音,他人的声音,神的声音等。仅仅这一个精神症状它产生的机制恐怕不是用一种病理机制就能够全部阐释清楚的。现在的研究理念和技术往往是某一个学科群应用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技术来试图寻找某一个病理性靶点。这种局部性的盲人摸象的探索带来的问题是,即使找到某一个确定的病理性靶点,我们应该怎么样把它与成千上万参与同一机制的靶点联系起来,以拼出一个完整的大象图谱,这个问题是临床研究过程中需要时时思考的。

   三是从宏观角度看,人类智慧如果进化到可以窥探清楚大脑的奥秘,那么这个产生如此深奥智慧的大脑肯定是复杂到难以被自身所认识的。这种悖论或者说生命现象的两面性在健康领域几乎无所不在。如躯体疼痛和情绪抑郁,其实都是机体受到威胁或者损伤的信号,如果人体没有了痛觉,虽然不再痛苦,显然是无法生存的。临床上机体的疼痛在没有弄清楚疼痛原因前,过度的止痛也是不提倡的,因为可能减弱了机体对疼痛原因的警觉性而可能导致误诊。那么,抑郁情绪和其他的精神病理现象呢?它有利人类生存的一面是什么?如果和疼痛一样,精神病理现象也有有利于人体的一面,那么,目前临床上的努力消灭症状的模式就值得反思。从哲学的可知论来看,自然界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等待着人类逐步地不断地去发现和认识,这也是科学家探索世界的动力。可从另一方面看,人类认识世界与自身的能力是如此弱小,就如天文学家有再丰富的性心理也无法超越宇宙的无边无际。以至于至今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哪里来哪里去这个最基本问题的答案。精神科医生虽然使尽浑身解数也许可以治疗好一部分生物性的精神障碍,但是依然无法顿悟其疗效的物质基础。那么,这是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还是世界的无限所致?当然,即使人类的精神世界象宇宙一样无边无际我们最终不可全知,面临疾病带来的“痛苦”,我们依然不得不一步步的深入探讨,来努力解决一个个局部问题。纵观精神病学研究前沿领域,新的药理学发展导致一个又一个发病机制假说的提出,新的神经科学的研究技术导致对这些假说无数的探索与验证。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些不过是人类精神障碍本质的皮毛,但是毕竟使我们看到了局部小小胜利曙光。作为一个关注精神病学的临床科学工作者,面对如此复杂的脑疾病和需要治疗的患者,一方面需要不断收集新的信息,多学科合作,不断深入研究,积累新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期待有新的技术与资源出现,提高研究水平,最终在探索精神世界的道路上走得远一点,哪怕它象宇宙一样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