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数良:从医,忙碌并快乐着

标签:
育儿耳鼻咽喉科患者内窥镜鼻窦 |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李思敏 文/摄
|
|||
|
|||
【人物名片】吴数良,南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福建省中西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南平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 一会有患者找来询问病症,一会有患者前来接受检查……记者在南平市人民医院见到吴数良时,他是忙碌的,几乎没有能够谈话的时间,可是在他的脸上,却丝毫不见烦躁,他始终耐心地接受着每位患者的询问。 “因为我也当过患者,所以清楚了解患者的心理。”吴数良告诉记者,他在大约两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并因此落下病根,可他常年来并未放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从那时起,当一位医生的梦想在心底悄然扎根。随着时光流逝,吴数良渐渐长大,考取了福建医学院,他对医生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医生更是一个认真尽责的职业。”吴数良说,在学校读医的过程中,接触到各类的病例,让他了解到医生这个行业的伟大之处。 1994年,吴数良自学校毕业,分配至建阳市工作,也就在那里,他遇到了让他一生难忘的恩师——林熹。在吴数良的眼中,林熹具备良好的医德,有时遇到无钱看病的患者,甚至自己掏钱给患者买药,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将患者当作自己的家人一般来对待,看着这样的带教老师,吴数良心底一直盘旋着的心思终于落地,他告诉自己,眼前的老师,便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未来。既然下了决心,吴数良便勤勤恳恳地跟随着林熹学习,也是从那时起,他将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有意往耳鼻咽喉科上面发展。 在林熹的带领下,吴数良接触到了鼻窦内窥镜技术。当时,在全国范围内,鼻窦内窥镜也是项最新推广的技术,而吴数良却早早开始了自己的“微创”之路。为了培养年轻医师,林熹时常从当地公安局要来一些死者头颅进行解剖,也就是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吴数良快速地成长起来,而几年间累积下来的耳鼻咽喉科的基础,也成为他日后更上一层楼的坚实根基。 1998年,机遇来临。南平市人民医院邀请林熹到院组建五官科住院病房,林熹便带着吴数良在内的四位医生来到人民医院,开启了新一段的职业生涯。有一位老专家带领,有一个团结的团队合作,此次“徒手打江山”的旅程并不痛苦。同年8月份,五官科住院病房成立,意味着人民医院的五官科西医治疗从无到有,并且同时具备了一流专家坐诊。 一个强大的团队落地人民医院,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当地的老百姓。当时鼻窦内窥镜手术和耳朵显微手术等均在显微镜下开展,在当时的南平地区尚属少见,而南平地区及周边县市许多患者便冲着科室的名头前来就诊。 2004年,吴数良自福州总院进修归来,在老主任的指导下开展了鼻窦内窥镜手术和声带息肉手术等,正式开始自己独立做手术的过程。又过了四年,随着林熹的退休,吴数良跟随林熹的十年学习生涯结束。2012年,随着人民医院再度细分科室,五官科分解为眼科和耳鼻咽喉科,吴数良担任耳鼻咽喉科负责人。 谈及科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吴数良很坚定,他说,鼻子和耳朵是一定要走微创治疗的,而咽喉的治疗则建立在常规的基础上。 几年前,曾有一位患者来科室就诊,患者来时表现为鼻子塞、流脓,且伴随着头痛,吴数良为患者做了鼻窦内窥镜手术过后,患者的这些症状完全好转,而后复查也没有并发症及复发的迹象。“医生仔细、认真,责任心到位,把好手术关,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到的每个细节。”吴数良如此告诉记者。 数年的从医生涯,吴数良也和许多医生一样,经历过太多的忙碌,有时甚至无法顾及家庭。在吴数良的孩子五岁时,有一天夜里,他便遇到了急诊,被叫到医院处理头面部外伤的患者,无法照顾到年幼的孩子。有时遇到了喉咙有异物或者被鱼刺卡喉的患者,无论多晚都必须立刻赶到医院进行处理。 有时忙碌,有时高深,有时复杂。尽管从事医疗行业忙忙碌碌,可吴数良却觉得“忙碌并快乐着”。“因为喜欢这个行业,所以愿意去专研。”吴数良说,接下来,他还打算开展内窥镜随访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耳鼻咽喉科正变得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