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的督导伦理

(2015-01-31 11:07:50)
标签:

军事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心理咨询的督导伦理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131

   临床督导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提升专业胜任力,支持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所有被认可的培训项目中的必要项目,在心理治疗师中被广泛应用。督导被认为是专业培训中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中国心理学会议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明确提出了进入该系统所需要的专业实践中的督导时数,并且于2007年,向社会公布了首批109位注册心理督导师,同时在2007年注册系统伦理委员会公布了伦理守则中,首次对督导,培训,教学等伦理做出了一些具体规定。

   督导伦理在国外已经比较早和广泛研究,包括督导师在其专业身份和专业工作中应该持有那些督导伦理及督导师在实践中所遇到的伦理问题或伦理困境。督导伦理包括督导师的胜任力,对法律和伦理条例、文化多样性的了解,评估,督导关系及督导的程序伦理如知情同意、保密、督导记录等。对督导师而言,最基本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就是为被督导者提供适当的督导。督导师需要了解自己所在国家和文化的特殊方面,从而提供更加有效的临床督导。

   调查被督导者是如何看待督导师的咨询行为,51%的被督导者报告有一位督导师有违反伦理的行为。72%的心理学者认为,他们并不确定他们的督导师是否受到专业训练。研究显示,1.5%的督导师报告和被督导者有性关系,从被督导者调查看,比例是6%。有意思的是被督导者往往会将和自己发展出的私人关系的督导师评为最好的督导师。国内研究督伦理比较少,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伦理是其专业性的重要标志与保障,督导既是培训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重要环节,督导伦理的践行也是督导师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践行伦理示范。

   督导师谈及督导伦理问题有3方面,与督导过程本身有关的伦理问题,发现被督导者违反伦理的情形及处理,督导中的特殊伦理问题与伦理困惑。

一、              与督导过程本身有关的伦理问题。督导过程中涉及的伦理议题有督导师的胜任力,督导的双重关系,督导师保护被督导者的责任,督导设置。督导师是否接受过督导培训而从事督导活动及伦理问题,双重关系方面督导师大多数认为避免关系和咨询/治疗关系并存在符合伦理,督导师在督导过程中发现被督导者存在危机状况认为保障被督导者安全是督导师责任,督导应该设置、应该缴费、应该成为正式工作。

二、              督导师发现被督导者违反伦理的情形与处理,跨越与来访者的界限,个人因素影响咨询进程是督导师的伦理问题,督导师对被督导者咨询中违反伦理的情形会有觉察并指出,觉察后多会与被督导者进行讨论并且予以处理,这些成为一种特殊的督导责任。如果被督导者自己的创伤经历被激发,就会直接与被督导者说(是个案,需要停止)。

三、              督导中的特殊伦理问题与伦理困境。1、同一个案例在圈子里被反复督导。2、跨流派督导中,即使有知情同意被督导者仍然对督导师不满,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督导理论和督导框架,督导师当他们遵守这些框架也是遵守这些督导伦理,如督导前告诉督导理论取向,但是没有得到被督导者的理解,而且会受到指责。3、督导师在面对不胜任的被督导者时,对自己的责任范围界定不清,对如何给予建议和纠正感到困惑。4、面对被督导者违反伦理的情形,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5、对国内督导伦理规范评价不一样并且提出建议。如伦理守则中增加如何处理督导问题,对督导师参加培训,督导师有发展督导伦理义务,督导关系结束以后的伦理,和学派有关的督导伦理,对被督导者的保护。

一方面,督导师有一定的督导伦理意识,但是没有提出文化多样性,评估,督导记录等问题。督导师督导师缺乏系统全面的伦理意识,并且存在困惑,这些与中国重视督导不足,特别体现业内缺乏督导伦理培训和研究。

督导师的伦理意识水平与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状况有关。如同一案例在不同圈子的反复督导,国外督导实践中,督导师在建立督导关系的初期就声明,同一个案例在同一时期只能接受一个督导师指导。

督导师存在困扰特别集中在对督导伦理的处理,尤其会面对许多不胜任的被督导者,增加了督导困境。目前中国许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良好训练,并且进入这个领域时没有筛选机制,使不合格人员,不适宜人员进入了这个领域。在面对被督导者的不胜任,违反伦理的问题行为时,督导师存在责任不清和处理不够,一方面督导师自身缺乏明确伦理意识,我国得到伦理规范缺失,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完善,没有成熟的奖惩机制有关。在国外,督导师必须承担替代责任,如果因为咨询师的违规操作给来访者或者第三方带来了伤害,督导师也有可能被起诉,甚至吊销执照。国外督导发展初期,伦理状况跟中国差不多,督导师对伦理的理解也是模糊。中国的督导伦理乃至督导,处在新生萌芽的艰难阶段,督导伦理规范的缺失本身不利于督导师对伦理问题的鉴别和处理。

督导师在发现和处理督导伦理的方式也有明显的文化特点,被督导者违反伦理行为,督导师可能碍面子而模棱两可,或者使用督导权威进行严厉指责,这些行为可能受到中国冲突文化的和为贵,面子观的影响,也与我们的权威文化有关。和为贵的传统导致对调和与折衷的推崇和追求。面子是中国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调节器,爱面子是中国人内在人格的一个重要特征,督导师为了被督导者的面子,在面对违反伦理的行为觉得不方便指明。在涉及专业收费,被督导者送礼时候,督导师感觉难以处理,可能与我国熟人社会的人际交往特点有关。督导和被督导者督导师熟悉,也多存在双重关系,如师生关系,而中国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由人情维系的,人情伦理发挥着比法律更重要的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