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的教师幸福感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12月26日
幼儿园教师良好的心理状况不仅是幼儿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幼儿教师个体发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幼儿教师的幸福感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研究多,对心理幸福感研究少。心理幸福感强调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对生存环境的良好适应。心理幸福感是构成幸福感的核心要素。关注地震后特殊时期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对教师队伍和幼儿教学有重要意义。
地震除了造成房屋倒塌等物质损失外,还有许多人亲眼目睹亲朋好友死亡,这种严重的心理冲击给人们造成的创伤在短时间难以平复。地震后的心理问题不仅在灾区,非地震灾区因为媒体报道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比较严重。然而非灾区的创伤毕竟是替代性的,随着时间迁延,大部分基本康复。
工具使用心理幸福感量表PWB,包括自主性,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
结果显示,地震明显影响灾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受灾程度,城乡来源,亲属情况,财产损失等对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重灾区和极重灾区的幼儿教师在处理日常事物比较困难,感到无力改变不良环境,抓不住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对外部环境缺乏掌握意识。教师不论身处极重灾区,重灾区或者轻灾区,家庭损失情况对其幸福感影响很大,家庭损失越严重,心理幸福感水平下降程度越大。
灾区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与城乡来源,亲属情况,财产损失程度密切相关,来自城市,有亲属死亡或者受伤和财产损失严重的教师,心理幸福感偏低。说明,极重灾区,城市,有亲属死亡或者受伤,财产损失严重的幼儿教师需要特别关心。在灾难面前,农村幼儿教师独立性比较强,能够克服社会压力去思考和行为,能够很好适应并且掌握外界环境,选择和创造与个人价值相适应的环境。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整,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决定意识,所以个人成长得分高。自我成长得分高的个体,具有不断发展的意识,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适合作为心理幸福感的自我成长维度的衡量指标。无亲属死亡或者受伤的教师的心理幸福感高于亲属死亡或者受伤的教师,说明经过地震灾难无亲属死亡或者受伤的教师能够克服社会压力,灾区生活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有了清楚的认识,更能够适当安排自己的生活。经济水平已经不成为家庭生活负担,在保证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其收入水平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家庭来说,健康状况对信得过有直接影响。财产损失轻微的教师心理幸福感高于财产严重损失的教师,财产轻微损失的教师有掌握环境意识,有生活目标和方向感,在经历灾难的过程中重新认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生活的意义,充满希望地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财产严重损失的教师感到无力改变不良环境,对外部环境缺乏掌握意识,做事缺乏目标和方向。
心理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通过对自我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评价指标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关系,环境控制,独立自主,自我实现,生命活力等一系列维度。研究显示,受灾程度,城乡来源,亲属情况,财产损失的灾区幼儿教师在心理幸福感上有差异。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特别是亲属情况,财产损失。导致灾区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主观上对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状态的不满或者缺乏兴趣,而是客观存在地震灾害带来的外在环境突变造成的。
研究显示,通过改善个体的生活环境,及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来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幸福感,这对灾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干预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