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杰:妙手一指解病痛

标签:
健康针灸患者康复科临床工作 |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本报记者 李思敏 文/摄
|
|||
|
|||
【人物名片】王祖杰,南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福建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针灸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砭石与刮痧学会常务委员,南平市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 8月时节,记者走进南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的门诊处,这里总是被淡淡的烟雾包围着,艾香充盈着整个科室,医师们手上拿着艾灸盒子,正在忙碌地为病人做着三伏灸。“随着市民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来做三伏灸的越来越多。”康复科主任王祖杰在袅袅艾香中叙说,有关他在医院的成长和科室的发展便顺着这丝丝缕缕的烟雾弥漫开来…… 药香中走出的中医师 无论是过去和现在,王祖杰的生活都与药香有关。早在解放前,王家便在老家建瓯开了家中药铺子。也许因为这个铺子,王祖杰的三位伯父都是医生,在家里的要求下,王祖杰在高考那一年也报考了福建中医学院,并于1990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骨针系针灸专业,来到南平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学习的是针灸专业,理应被分配到针灸科工作,可院领导却将他调到内科临床,担任住院医生,分管床位、参加值班,并且为需要针灸的患者做针灸治疗。 王祖杰在内科一待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轮转过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及心血管内科等这些内科专业,掌握各专科的中西医诊疗技术。胜任内科临床工作,为他之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技艺古今结合赢口碑 早在1992年,他便到福州老年医院,参与全省举办的第一个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他也是闽北第一位学习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医生,但由于学习班日程较短,王祖杰对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只是粗浅认识。直到2004年,王祖杰去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博爱医院进修学习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语言康复技术,治疗偏瘫、失语症、构音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及吞咽障碍等疾病,脑海中零散的康复知识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等到他学成归来,就成为闽北第一位专门进修过语言康复的医师。在北京学习期间,王祖杰曾治疗过一位30多岁的宁德病人,由于中风导致患者偏瘫失语半年,考虑到王祖杰和患者都来自福建省,带教老师让王祖杰负责这位患者的治疗,王祖杰先是使用福州话让对方认同自己,从简单的几个单音节,再到一些单词,从几句短语到句子,通过每天半个小时的训练,患者慢慢地能进行简单交流。为此,患者家属惊喜万分。 就在人民医院,一位本院员工的公公中风后,发生偏瘫失语。员工找到王祖杰寻求帮助,他为患者针灸完毕之后,进行了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一个多月后,患者的走路姿势虽然不大美观,但已是能站能走,能进行简单交流,完全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 “如今的医疗模式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三个并重,更需要加强康复科的发展。”王祖杰说,从前看病为的是救命,而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患者更希望看完病后能恢复到之前的正常生活,不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此时,中医康复科的存在就具有极高意义。 研读经典觅古法针灸 王祖杰认为,康复医学应包括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及导引。一指、一压、一针,简简单单几个动作,结合中医针灸理论,王祖杰能在瞬间平复患者的病痛。他通过学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及《针灸大成》,探寻古法针灸,临床上注重针法灸法并用和针灸中药并重。运用一针疗法、动气针法、密集温针疗法、激痛点按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及软组织损伤相关疾病,疗效显著。 一位患者胸肋疼痛多年,辗转福州、上海,花费数千元,仍疼痛不已。王祖杰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前病后治,在患者背部痛点按压,患者胸肋疼痛立即减轻,患者和家属惊叹不已。同样有巨大椎间盘突出需要骨科手术的患者,在他精心治疗下得以康复。这类病例在他临床工作中还有许多,他也成了许多患者口中的神医。可他知道,发展中医康复科这条路还有很远要走,而他将会不断努力,提高针灸技术,使针灸能够达到气至病所、邪有出路、神有所使的最高境界,以造福更多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