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4月9日
班级心理委员是指学校专门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会成员,由班级同学选举产生。他们在班级中承担着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反映心理危机信息等职责。心理委员制度的产生源于近年来一些校园恶性事件在学校的接连发生。2005年教育部联合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要求建立从学生到学校的快速反应机制。心理委员制度就产生了,并且成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心理委员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自身职责模糊不清,选拨考核缺乏量化指标,研究集中现状调查,缺乏对心理委员这一职务的系统性分析,不清楚具备失败样特征的人适合担任心理委员,这些给心理委员制度功能的发挥带来阻滞。胜任特征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者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者行为技能。胜任特征理论在企业员工,教师,干部得到研究,为人员选拔培养起促进作用。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有助于推进心理委员制度的理论化,科学化,能够为心理委员的选拔,培养,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心理委员功能发挥,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研究使用访谈法,spencer的人类服务工作者通用特征词典为基础,根据心理委员实际工作情况和内容,编辑《心理委员胜任特征词典》,包括影响力,培养他人,人际沟通,自信心,自我控制,专业知识,同学服务倾向,团队合作,关系建立,主动性,弹性,分析性思考,概念性思考,命令等14项胜任特征。另外增加资讯收集,工作兴趣,语言表达。
研究显示,6项特征是一致的,人际沟通,自信心,概念性思考,影响力,专业知识,自控力。目前学校心理委员选拔大多数是以心理健康量表,人格量表为主要工具,没有明确针对性。胜任特征问卷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胜任筛选的有效性。目前心理委员的流动性大,变更频繁,培养管理不善,问卷具有使用价值。(吴剑: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