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有义务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3月17日
小d来自南平市外,第一次把父母带来一起心理咨询,我称为家庭心理治疗。这本身就说明一个问题。
我还是简单介绍了小d的心理情况,小d在青春期因为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导致压抑,焦虑,紧张,并且出现躯体化症状。因为特别好面子,所以他的躯体化症状主要也是在面部,紧张得象钢筋一样的痛苦。2-3年的心理咨询,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效果明显,症状缓解达到80%。症状缓解,能够工作,能谈恋爱,前2个目标都是实现了,按照森田疗法理论,应该是治愈了。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小剂量的药物还是使用,未来肯定要减停。偶然症状还波动,自己非药物应对方法还是没有完全建立,人格成长完善还是需要加强等。当然,一直提出家庭良好氛围,也是心理康复,人格完善的重要环境。他父母还是表示满意的。
小d也报告了情况,情况是差不多,2星期前,出现症状波动。他一是使用生物反馈仪治疗,效果神奇,过去没有。二是观念有改变,就是提高心理素质,不要太重面子,重视自我评价,他说“不要脸”以后舒服许多。另外,他认为向下比,也是正确选择,过去他总是听父母高要求,好攀比,结果更加自卑。现在向下比,往差比,发现自信心增加不是。虽然有一些矫枉过正,还是有效果的。这些观念,特别是争强好胜的父母听起来不舒服,一个人为什么不求上进啊,他们对小d期望值过高。
既然一家人都来了,家庭成员的家庭心理治疗就是机会,关于生活态度,治疗方法,为人处世,父母跟他还是不少冲突矛盾。我还是积极主导沟通方向,首先还是要求小d提出,他希望父母做什么,怎么样做?(当然父母没有敢说要求他做什么,看起来有一些害怕)他说了许多,我帮助简单总结,一是少管为好,二是不管细节,三是希望平等,四是求同存异。父母认为,未来应该是什么都不管了,双方都是情绪化,极端化反应。
我做了解释,并要求他父母调整自己。我认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每个人所期望的,也是每个人的义务,也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甚至幸福。细节问题,技术问题是次要的,如果没有良好家庭氛围,再说大道理没有用,效果适得其反。父母需要改变重细节,轻氛围的做法。一家人难得在一起,从人生观来看也是缘分,应该珍惜。大家都给正能量,少给负能量,慢慢问题就解决了。作为父母,爱孩子是无条件的。但是需要知道孩子长大了,需要平等,需要尊重。孩子长大,就意味着他能够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我们需要对他的一切选择表示尊重。毕竟孩子的基本品质还是好的,坏也坏不到那里去。细节问题,尽可能忽视,让他自己纠正。不能因为细节,导致矛盾,产生冲突,得不偿失。当然,大事情,父母有建议权,只能是建议权,孩子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他自己承担。父亲与儿子的关系,是亲子关系,也是朋友关系,也是伙伴关系,也是师生关系,也是兄弟关系,这样更好。其一些理念也容易接受。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必要消极回避,而是积极应对,快乐应对。在爱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毕竟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巨大,这些不影响爱。小d的父母点点头!
当然,我还是需要更有针对性跟小d沟通,父母是爱他的,虽然方法有问题,可以谅解。毕竟他们第一次做父母,也是需要学习。他自己需要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总是纠缠过去年轻的事情,没有意义,还是看未来。关于面子问题,中国人好面子是事实。这些价值观是他父母的影响造成的,现在不适应社会需要调整。由过去的外界评价为主,调整为自我评价为主,外界评价为辅作为参考,这是健康人格。同时人格塑造也是重要的,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是重要。人格就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就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不可避免有父母的烙印,一些可能不适应他自己,不适应现代环境,需要不断完善,新陈代谢。人格还受到环境,媒体,事件,朋友,读书的影响。现在就需要寻找人格因素中问题严重的部分,不能适应社会的部分,进行适当调整完善,如面子问题。他说自己需要建立价值观,我当然同意,认为思考价值观,就说明在成长。他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