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的网络欺负行为

(2014-03-14 11:29:26)
标签:

对象

消极情绪

角色

低年级

负面情绪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学生的网络欺负行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314

   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欺负现象,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和手机的日益普及,网络欺负作为一种新的欺负形式,近年来引起关注。网络欺负是指个体或者群体使用电子信息交流方式,多次重复性地伤害不容易保护自己的个体的欺负行为。现在的中学生是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电子交流工具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要不得,也是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网络为人们交流互动,收集信息,娱乐活动带来新的途径和方式,同时也给青少年实施攻击行为提供了武器。20-40%的中学生曾经遭受过网络欺负,并且网络受欺负的发生频率最高是7-8年级,需要考虑青春不稳定期的初中生的网络欺负行为。

   网络欺负行为,没有性别差异。网络欺负有时候随着年级增加而下降或者上升。与传统欺负行为比较,网络欺负也有4个角色,网络欺负者(对他人实施网络欺负而未遭受网络欺负的个体),网络受欺负者(遭受网络欺负而未对他人实施网络欺负的个体),网络欺负/受欺负者(既对他人实施网络欺负又遭受网络欺负的个体),未参与者(未对他人实施网络欺负也未遭受网络欺负的个体)。研究显示,网络欺负中男生多于女生,网络受欺负和网络欺负/受欺负者女生多,网络受欺负者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网络欺负和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者随着年级增长而增加。

   所有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网络欺负。受欺负与抑郁正相关,并且抑郁是与受欺负最密切的心理问题。受欺负显著提高个体的抑郁水平。并且由于网络欺负没有时空限制的特点,受欺负者可能在一天中任何时间遭受持续不断的欺负行为,导致更严重的心理伤害。网络受欺负者的抑郁水平高于传统受欺负者,甚至产生更严重的自我伤害和自杀意念。抑郁是一种低落,悲伤,苦闷的情绪状态,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情绪问题,抑郁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工具使用青少年网络欺负量表,包括网络欺负量表,网络受欺负量表。

   研究显示,39%的初中生曾经遭受网络欺负,目前学校和社会重视传统欺负的干预,特别是校园欺负。网络欺负是普遍现象,需要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重视,制定应对方案,加强学校为了欺负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网络欺负/受欺负男生多于女生,国外研究是女生多。说明网络欺负/受欺负有文化差异,传统中国文化鼓励男生主动,勇敢,女生温柔,善良。网络欺负中,受欺负男生更可能通过欺负他人进行反击,受欺负女生更多使用隐忍方式。随着年级增长,网络欺负发生率下降,与国外不同。可能中国初中生学习压力大,特别是高中生,比较少网络欺负。以后干预网络欺负,女生男生都是需要重视,重点预防低年级初中生。

   抑郁水平网络欺负/受欺负高于网络受欺负,高于未参加。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欺负者可以安全躲在电脑屏幕后实施欺负行为,不会受到社会道德的压力。网络欺负事件的后果反馈有延时性,网络欺负者看不到自己的行为给受欺负的恐惧,羞耻情绪,这些可能消除网络欺负者的愧疚,悔恨,降低了网络欺负事件给欺负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抑郁水平比较低。网络受欺负经历导致抑郁水平提高,不仅可能随时随地遭受欺负,因为网络匿名,无法进行有效回应,感到不安,无助,抑郁情绪。

   网络欺负/受欺负是特殊群体,抑郁水平最高。这些可能与双重身份更容易遭受情绪痛苦,甚至产生严重的精神症状。但是区别传统欺负,网络欺负者看不到受欺负者的面部表情和情绪反应,而网络欺负/受欺负在遭受网络欺负行为时,能够体会到受欺负的负面情绪,可能对自己的网络欺负行为产生愧疚,悔恨。网络欺负是持续的,出现严重的心理折磨。自我验证理论认为,人们为了获得对外界的控制感和预测感,会不断寻求或者引发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馈,如外界反馈不一致时个体会有更多消极情绪,如抑郁。网络欺负/受欺负的双重身份使个体网络欺负事件中接受不一致反馈,不一致反馈与个体已经有的自我概念差异越大,个体抑郁水平越高。这些需要学校特别重视的干预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