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干预的研究质量评价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3月13日
Young将由过度和不正当使用互联网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现象称为“网络成瘾”IAD,davis认为成瘾更加强调个体对某种(如精神活性物质)的生理性依赖,并主张使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来定义网络过度使用这些行为问题。另外还使用网络沉迷,网络依赖,网络过度使用,病理性上网等,描述无节制使用互联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卫生部也在《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提出网络使用正常与网络使用不当的区别标准。目前网络成瘾比较常用。国内大量研究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除了心理干预,物理干预,药物干预,综合干预,还评估每个干预效果的真实性,有不同研究范式,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范式因其高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被认为是干预效果评价的金标准。
所谓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并依据按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分配入干预组和对照组中,而后对其平行使用某种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临床研究方法。为了规范RCT报告,目前的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NNSORT声明,全世界主要医学杂志都使用其作为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报告标准,最新的是CNNSORT2010声明。
中国网络成瘾的研究报告分析。
提供清晰的研究依据与研究假设,在引言部分,研究局限于介绍干预网络成瘾的重要性,忽视了研究依据的说明。应该对为何采取干预措施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措施的科学性。如由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情况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设计了主要针对家庭功能家家庭系统的团体心理干预。另外需要对研究目的和假设进行完整说明。
规范地说明与研究对象的有关信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试验结果与研究的可推广性,CNNSORT2010声明要求在报告中规范说明与研究对象的有关信息,包括入选和排除标准,基线资料和流动情况。特别是需要排除标准,因为研究对象因为某些心理障碍与其网络成瘾有关,也可能对干预措施的效果产生影响,应该说明排除这些因素,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在基线资料说明,研究对象人口学和临床信息,还有说明数量,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网历史等。CNNSORT2010声明要求报告最好能够用表格列举每组的基线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并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表示其中的连续变量。为了说明流动情况,CNNSORT2010声明说明从招募对象,随机分配,接受处理,追踪随访,数据分析的各阶段纳入人数和排除流失率人数,需要说明原因。
具体描述干预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价时间,一些报告说明干预措施的内容及流程进行解释,没有提供每个步骤的具体信息,应该尽可能使用干预措施的:干预次数,时长,周期,场地,干预者资料,使其他有需要研究者掌握该措施。在关于效果评价指标上,采用网络成瘾场地或者心理健康指标,或者同时多项指标。对使用的测量工具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忽视了测量时间和测量方式(自评还是他评,个体还是集体,测量场所)的具体说明。因为同样的干预措施,使用不同的测量时间和测量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评估,可以使用,在干预前,后由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评定,或者团体辅导结束6周后,发放追踪测量问卷,3日后收回。
随机分组和盲法使用没有获得重视,rct中随机分组和盲法的使用是试验设计有效性的关键。一些文献说明了通过什么方法生成随机序列分配入组(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单双数排号法,奇偶数分配法),大多数没有说明是否使用限制随机,各组有没有差异。为了避免选择性偏差,需要对随机序列采取相应的隐藏措施(放入依次编号的不透光的信封内),需要注意区别参与序列生成和隐藏人与参与执行分配的人,为了排除研究对象与结果测评人员对干预效果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研究者可以尝试在研究中以各入组患者及相对隔离的方式达到互盲,分组情况对测评人保密的方式设盲。
精确估计干预效果并深入讨论关于的局限性,p值只能说明统计的显著性,为了更加精确描述和估计干预效果,CNNSORT2010声明要求进一步报告差异的效应值的大小及置信区间。可以使用非标准化的组间均值差,也可以使用标准化的组间均值差,为研究结果的效应值。大部分没有对干预局限性进行讨论,rct研究能够为研究成果提供支持性观念同时,能够对研究存在不足,结果的潜在误差及原因进行陈述,有利于读者对研究的内外部效度进行准确评价。
CNNSORT2010声明纳为学术刊物的投稿指南,是提高报告质量必不可少的动力,如增加CNNSORT2010声明清单的自查表。这样需要增加刊物版面,也可以在网站详细描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