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2月22日
发展与适应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大学生面临的两个重要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确立和社会适应。探讨其相互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方的改变如何影响另一方,有助于指导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社会适应。自我同一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现象,erikson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能力,信仰和个人历史等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形成过程对于个体而言,是一种危机,大学生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心理和行为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感到困扰和混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社会适应,并且对以后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和平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社会适应定义: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者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动态过程。可以使用一些指标反映个体社会适应状况,如情绪适应,人际适,自我适应反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情绪适应涉及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人际适使用人际关系困扰反映;自我适通过自尊,自我效能来反映。
工具使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测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eics,包括时间透视,自我意识,角色尝试,工作无力,自我确信,权威混淆,价值定向。大学生社会适应测量,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情绪适应的测量,beck抑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国际大学生调查ics,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频率,消极情感频率。自我适应测量,自尊量表ese,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研究发现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情绪,人际的社会适应负相关,自我同一性危机水平越高,作为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越差。自我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能够直接预测自我适应,并且通过自我适应的完全中介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自我同一性的获得增强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效能感,自我适应的提升有助于大学生处理人际困扰,解决环境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提升幸福感。过去开展的发展性干预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个别干预和辅导,虽然帮助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形成促进了大学生的良好社会适应,因为无法明确其关系,在培训内容和效果验证方面,需要关注许多指标,不利于开展。研究证明自我同一性可以直接预测自我适应,对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有间接影响,心理培训需要注意提升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