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抑郁症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1月21日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量的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流动人口,2011年我国的领导认可达到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许多父母外出打工,带上孩子,这些孩子成为庞大的流动儿童,他们的身心健康备受社会关注。流动儿童往往更多体验歧视,焦虑,孤独感等负面情绪。与城市儿童比较,社会支持更少,偏差行为更多。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从农村到城市,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变化带来的适应问题,探讨适应问题,就是探讨环境变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抑郁是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指标。
工具使用社会支持量表ssq。
研究显示,流动儿童的抑郁水平比较高,与一般青少年比较,流动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进入陌生环境,朋友缺乏,学校教育环境改变,导致适应困难。流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歧视或者不公平的对待,增加心理健康的风险。研究显示,10-11岁儿童抑郁无差异,12岁以后差异明显,10-15岁儿童正经历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的转变,生理,认知,社会角色的急剧变化使他们体验到更多抑郁情绪。过去研究显示,男女生在12岁前抑郁比较稳定,之后快速增长,女孩子的抑郁水平在15-16岁达到高峰。在性别差异上,西方研究显示女孩子在13岁以后显著高与男孩子,我国的男孩子抑郁显著高与女孩子。国内研究也是不一致。
抑郁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低效率和人际关系上,男孩子在人际关系体验的消极情绪多于女孩子。研究显示,不论是同伴相处消极退缩还是友谊质量,男孩子比女孩子差,女孩子更愿意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网络,这些差异影响男孩子的孤独感,表现对抑郁消极情绪体验上。
流动儿童流动时的年龄与抑郁相关,流动时年龄越大,抑郁程度越高,这些与跨文化中对移民研究结论相反。移民年龄在13岁以上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13岁以下和当地出生者。流动儿童许多是跟父母一起进入城市,或者是在父母进入城市以后来,流动时年龄越大,其留守时间越长,体验到的消极情绪越强,抑郁水平就高。
家庭因素中,儿童感知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显著。父母感情关系越好,抑郁水平越低,社会支持越多,抑郁水平越低。父母感情关系是家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显著相关,父母感情关系可以通过亲子关系为中介,影响自我认同。父母感情关系良好也增加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作为压力的缓冲器,对抑郁具有积极意义。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可以增强个体应激与适应的能力,缓解不良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对缓解个体焦虑,抑郁等内在情绪问题和外显的问题行为都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是个体心理健康与适应良好的重要保护性因素。流动儿童在面临新的环境时遭遇到很多应激事件和不良情绪,如歧视,高孤独感等,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