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吴剑
2014年1月13日
听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讲课,往往都是有收获。他说国家新医改政策的目标是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有意义,要思考,去行动。另外,我还加上一句话,得小病。
不得病。中国古人认为,做医生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就是使人不得病。因为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疫苗就可以预防传染病,中国的全民免疫计划成绩巨大。现代的生活方式疾病也是可以预防的,只是我们的预防工作没有预防传染病的力度对,这些是我们需要加强的。一个人得病,既痛苦,也花费,对社会和家庭也是负担。所以说,再有不能有病,再没不能没钱,精辟。
少得病。人吃五谷杂粮,那里不得病呢?现实看是不可能的,能够少得病就谢天谢地了。一些人疾病缠身,成为药罐,整天泡医。不仅浪费自己金钱,生命,还浪费社会资源,所以说,一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身体需要养,健康需要护,疾病需要防,大家应该行动吧!
晚得病。早生儿子早得福,晚点得病多快乐。一些慢性病,基本上就是终身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早得病就痛苦多,费用多,并发症多。如果预防得当,措施有力,还是能够晚一些得病的,对社会负担也是轻,甚至寿命也是长。
得小病。这些是我加的,中国人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健康来说,如果万一得病,那就得小病,容易治,痛苦短,费用少。小病与大病还是有一个渐进性过程,大病就负担重了。严格来说,高血压病是小病,目前的医疗技术是能够治疗的。如不知道,不检查,不治疗,那就成为中风,那就是大病,不仅麻烦,而且瘫痪,甚至死亡。高血压和中风之间,小病和大病之间,关键还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毛司长诙谐说,我们一些医院院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有时候却忘记了,我们健康工作者的使命,就是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