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

(2013-11-27 10:16:50)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1127

   henry的心理治疗师职业生涯决定要素著作发表以来,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一直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心理咨询是个“办不到,异乎寻常,奇妙而又相当古怪”的职业,作为咨询师时常常要面对他人的疑虑。为什么要成为心理咨询师也是咨询师必须保持高度自觉的重要内容,这个问题的回答塑造他的职业发展。心理治疗师的最普遍的职业动机是为了理解他人,为了帮助他人,为了理解和帮助自己。调查显示,解决个人问题是各国心理治疗师普遍存在的动机,一半的人认为探究和解决个人问题对于自己成为治疗师影响大,他们因此获得称呼:受伤的治疗者。心理咨询还能够满足从业者照顾他人的需要,对亲密关系和控制感的渴望。心理咨询师职业活动中最大的收益源于自恋(获得认可和赞许)需要的满足,也有的人期望从心理咨询职业获得金钱,社会地位和声望,另外,自主性也是吸引个体选择助人职业的重要因素。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选择还受到早年经历的影响,调查显示,从事心理卫生职业的女性,心理创伤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职业女性。同为心理学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遭遇的个人问题和家庭困扰多于社会心理学家。创伤能够预测心理学专业学生从事助人职业的意愿。心理咨询师原生家庭的动力系统有独特性,他们曾经扮演看护角色,很可能经历了亲子角色倒置或者亲职化。亲职化的个体也更偏好助人职业。孤独也是心理咨询师童年的共同体验,几乎每个心理治疗师在20岁前都经历某种形式的丧失。心理咨询师童年时父母缺失的比例高于物理学家,经受的创伤和情感剥夺比非照顾型职业多。心理咨询师踏上职业道路主要得益于榜样的引导,父母从事教育或者助人职业,培训期间的咨询经历能够增强个体的从业意愿。在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心理卫生工作者中,75%的人认为个人治疗对职业发展影响最大。

   我国心理咨询职业起步比较晚,对职业动机了解少,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资质认证与西方不同,我国的心理咨询专业队伍更加复杂。咨询师的专业背景,个体经历更加多样,背景的差异使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与西方不同。研究显示,参加培训的提高自我动机上,心理学和医学专业从业者比教育学和其他专业从业者高,其他专业从业者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动机比心理学,医学,教育学从业者强烈。私人开业和企业的心理卫生从业者解决自己心理问题和工作需要动机明显强于学校或者医院的从业者。不同专业和职业背景的人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的动机有差异。

   工具使用,从事心理咨询职业意愿调查,职业动机和个人经历:职业利他,追求卓越,自我与人际和谐,人际卷入,职业回报,坎坷道路,人际疏远,他人激励,家庭烦扰,助人榜样。前5为职业动机,后5为选择心理咨询职业有影响的个人经历

   结果显示,80%以上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培训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兼职更受亲睐。成本高是学员偏好兼职的内因,一半学员有稳定的职业,放弃当前职业的机会成本高昂,转行做心理咨询师要付出很多代价,如外界舆论压力,知识技能的重新学习,对新职业的适应。回报低是外因,心理咨询作为一个合法职业在我国诞生仅10年,民众认可度和市场成熟度不高,60%以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处在非盈利状态,从业人员收入偏低,40%以上的咨询师月收入不足2000元,心理咨询暂不足维持生计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因此,学员从业态度谨慎,在市场成熟前,他们宁愿利用业余时间积累经验。职业回报与心理预期之间的差距还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的学员的专职从业意愿比较高。受教育水平所限,大专以下学历的学员对职业的心理预期比较低,心理咨询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高于他们的期望,尽管要承担转行带来的成本,他们仍然意愿放弃原职业,从事这份体面又回报“丰厚”的工作。对于本科以上学历的学员来说,心理咨询虽然能够给予他们与受教育程度相称的社会地位,却无法提供期望的经济报酬,因此,做专职咨询师的愿意不高。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不同职业学员的从业意愿有所体现。国务院,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多次就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要求学校加强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教育工作者的兼职从业热情。

   我国心理咨询师学员的最强的从业动机是帮助他人(职业利他)和深入了解自己,解决自己问题,改善人际关系(自我人际和谐)的愿望,与国外心理咨询师最普遍的职业动机为了帮助他人,为了理解和帮助自己,基本一致。说明在不同文化下,助人和自助都是心理卫生工作者满足感的最重要来源。在个人经历中,学员对职业选择最有影响的是亲属,老师等重要他人的启迪和鼓励(他人激励),及成长过程中遭受各种挫折(坎坷道路)。国外研究显示,重要他人的支持和引导对心理治疗师的职业选择发挥重要作用,激发治疗师智识上的好奇心,对心理治疗的兴趣,学习的热情和有意义并且指向于人的工作愿望。创伤是心理卫生工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主题,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遭受了更多的精神痛苦,这一经历既提升了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烦恼的觉察力,也提升了他们理解和共情他人的能力,成功的自我治疗经验还赋予了他们帮助来访者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但是,国外心理咨询师常见的亲密和控制需要(人际卷入动机),对于我国的心理咨询潜在的从业者却没有那么重要。该动机是建立在对心理咨询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与曾经接受咨询的体验关系密切,不了解心理咨询或者没有咨询经历的人难以预见该回报。我国,心理咨询的普及程度远不及西方,学员的助人职业榜样建立得分最低意识证明这些,说明我国的潜在从业者与心理咨询师接触不多,随之产生的深度卷入动机,以及职业榜样对心理咨询职业选择的促进作用没有显示。

   职业利他,职业回报和重要他人的激励的经历对学员专职从事心理咨询职业有促进作用,利他和回报动机还能够增强学员的兼职从业愿望。意味着,帮助别人和获得预期的职业回报是学员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原因,重要他人的启发和鼓励能够坚定学员的职业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自我与人际和谐动机会削弱学员的从业意愿,说明自我与人际和谐动机强的学员更加专注自身体问题的缓解,无暇顾及他人的烦恼,做咨询师帮助别人的念头也就比较弱。自我与人际和谐在无从业意愿学员所有职业动机是最强烈的,职业动机对学员兼职从业意愿的预测力弱得多,甚至比有无职业对兼职从业意愿的影响还弱,学员愿意兼职做心理咨询与否更多受现实因素的制约。

   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职业动机和个人经历对有职业学员从业意愿的预测力比无职业学员的更强。说明,职业是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的职业动机和参与意愿之间的调节变量。由于转行求职成本高,有职业学员希望从心理咨询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声望回报,缓解个人烦恼的愿望和家庭成员患病的经历会减弱他们成为专职咨询师的意愿。值得注意的是,助人职业榜样对有,无职业学员的从业意愿有截然不同的作用,能够增强无职业学员的专职从业意愿,能够削弱有职业学员的兼职从业意愿。无职业学员的助人榜样与各动机因素没有关系,有职业学员的助人榜样与人际卷入正相关。助人职业榜样作为理想的认同对象激发无职业学员的模仿,与职业榜样互动的经验唤起了有职业学员对人际亲密与控制的渴望,这一需要在参加职业培训,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互动中得到满足,兼职从业意愿比较弱。

   专业背景对学员职业动机与从事心理咨询意愿的关系有调节作用,从事心理学专业学员比非心理学专业学员成为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愿望强烈,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心理学学员具备更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自我效能感比较高,客观的优势增强了职业信心。非心理学专业的学员因为职业知识技能欠缺,需要凭更加强大的意志努力克服从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内驱力强,因此,内在动机对非心理学专业学员的从业意愿的影响更大。

   职业利他,职业回报动机和他人激励经历对于学员的专职从业意愿,尤其对有职业和非心理学专业学员的专职从业意愿的预测力更强,自我与人际和谐动机削弱了学员的专职从业意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