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治疗状况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11月23日
精神病人犯罪现象是现实中无法忽视的问题,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也成为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对精神病患者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不仅延误病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还可能对社区、社会构成威胁。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精神卫生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基础精神卫生机构很少,并难以适应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保健需求。我国目前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8%,其中只有8%曾经向专业人员求助,5%曾经就诊于精神科专科医生。研究显示,12%的精神病患者入院前2天有暴力行为,19%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入院前一个月有暴力行为,26%入院前半年有暴力行为。在我国精神卫生资源缺乏,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率和治疗率极低的情况下,对违法犯罪精神病患者的强制治疗特别重要。
违法犯罪精神病人的定义是已经实施了《刑法》的犯罪行为,经公安机关立案,并被司法机关指定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机构作出无/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其中被鉴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患者为违法精神病人。精神病医院强制治疗流程为:人民法院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机构对被鉴定为无/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开具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报告,做出对违法/犯罪精神病人强制治疗的决定,经其监护人同意,由当地公安机关将违法/犯罪精神病人送至公安厅下属精神病监护治疗所,由政府交纳住院费。男性91%,女性9%,平均年龄35岁。
结果显示,性别对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产生重要影响,男性可能性大,主要原因可能是:1、与违法/犯罪精神病人男女性别比例为6:1,;2、身体素质说,男性往往比女性体格强壮,力量更大,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更高;3、受得传统社会分工的影响,男性比女性承担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压力比较大。(案由:故意杀人罪68%,故意伤害罪25%,盗窃罪1%,抢劫罪1%,强奸罪1%,放火罪4%,其他2%)(精神障碍诊断类型:精神病性障碍93%,器质性精神障碍5%,精神发育迟滞1%,心境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1%,拘禁性精神障碍1%。)
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与案由有关,犯故意杀人罪的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更可能接受强制治疗,原因是因为:1、刑法认为故意杀人罪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并且故意杀人罪对象大多数是亲(接)近者;2、84%的凶杀案患者一精神分裂症,提示精神病人凶杀案的发生与精神分裂症病理症状有关。
被诊断为精神病性障碍(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的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的可能是比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除外)精神障碍诊断类型大,可能是有:1、与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理特征有关,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组严重的精神障碍,具有严重的,持续的思维,行为与情感等精神障碍症状,并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的疾病,往往精神分裂症犯罪处于病理性精神状态。精神分裂症的凶杀与妄想有关;2、精神病性障碍与再犯罪有关。
刑事责任能力对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有影响,被鉴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的可能性比鉴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大,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患者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比较低,被鉴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违法犯罪精神病人中,84%为精神分裂症,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中有53%,由于病理症状程度及无/限刑事责任能力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差异,使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患者更可能接受强制治疗。
《刑法》第248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治疗。目前仅16%的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研究显示18%的精神病人在被释放以后2年内再犯罪。一般说有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倾向的精神病数为精神病人数的10%,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比较低,可能原因:1、违法犯罪精神病人接受强制治疗的需求与强制治疗资源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程度脱节,许多应该得到治疗的患者因为床位不够或者医疗费用而未接受治疗;2、制度上没有保障,未建立健全针对违法犯罪精神病人的预防,治疗服务体系有关,使得最终只有少数违法犯罪精神病人能够接受强制治疗,个人失去接受医疗照料的机会,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潜在的的危害。
未接受强制治疗的可能性有:1、司法机关未认定患者需要强制治疗,2、司法机关认定患者需要强制治疗,但是因为患者方面的原因,未接受强制治疗;3、司法机关认定患者需要接受强制治疗,但是由于强制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的供给不足,导致患者无法接受强制治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