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10月8日
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已经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过去的研究集中在压力下消极情绪的变化,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压力下的积极情绪变化。研究说明压力下维持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界限,即同时保持适当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水平,有助于提高个体人际关系互动的灵活性,进而使个体更容易适应环境。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压力反弹能力与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和生理症状显著负相关,与乐观,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而且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压力应对,整体学习状况比较好,积极向上,表现对压力的积极适应。心理弹性在压力和情绪之间的积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压力是如何影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关系及心理弹性在压力与情绪之间的作用需要研究。心理过程模型spm解释了心理弹性在压力与情绪关系中的作用,压力在自变量,应对是中间变量,情绪是医疗和应对压力进行应对后产生的结果。医疗缓解的核心是发展应对资源。应对是一种品质或者风格,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资源。心理弹性的定义是:一种个体改变自身以适应多变环境的行为倾向和从压力情境中恢复的能力。因此,心理弹性是一种应对资源。
工具使用大学生压力量表css,包括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ns,包括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crs,包括掌控感(包括乐观,自我效能,适应性),关系感(包括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舒适性及宽容),情绪调节力(包括情绪敏感性,情绪恢复性,情绪破坏性)
结果显示,不同压力水平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在压力与情绪的中介效应。压力与积极情绪负相关,与消极情绪正相关,说明压力不仅增加了人的消极情绪,而且减少人的积极情绪。高压力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相关性显著,低压力相关性不显著。动态情感模型理论认为,积极和消极情绪关系的模型都是有效,适用什么模型取决于个体的压力水平,当个体正在承受比较低的压力时,其信息加工容量大,个体能够同时加工和判断客体的不同维度,从而有能力同时报告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相关性水平低。随着压力水平的增加,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降低,无法区别对两个情绪系统进行反应,造成一种简单化,非此即彼的情绪体验发生,相关性水平高。维持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界限是适应的潜在机制,探讨压力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有助于全面了解校园压力适应机制,建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案。
心理弹性在压力和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积极情绪作为变量时,心理弹性在压力起积极情绪的预测完全中介作用,消极情绪作为变量时,心理弹性在压力到消极情绪的预测起部分中介作用。一是心理弹性在压力和情绪之间中介效应显著,压力,心理弹性和情绪本身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压力与比较多的消极情绪和比较少的积极情绪有关。心理弹性作为应对资源,与压力有密切关系。在面对生活刺激时,原来处在身心平衡状态的个体为了继续维持平衡,就会调动许多的保护性因素与生活刺激相抵抗,如果压力过大,抵抗无效,平衡就发生瓦解。此时,个体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认知模式(如世界观,信念体系),并且同时体验到恐惧,内疚,迷惑等情绪。随着个体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开始重新进行整合。心理弹性作为保护性因素,在压力下不断的瓦解和平衡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心理弹性对情绪的积极作用在于对感知到的压力进行评估和转化,进而影响人的情绪。坚韧性强的人和坚韧性差的人,对消极生活事件的体验是一样数量的,但是坚韧性强的人更倾向于朝着积极的方向看待事件,认为自己有更多的掌控力,并且将应激看成为积极的,可控的,因此坚韧性在压力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弹性与日常生活压力适应的关系,压力与心理弹性交互作用不显著,不管管理水平的高低,心理弹性高的个体都会积极主动地应对压力。心理弹性有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二是消极事件增加消极情绪,减少情绪复杂性。积极事件提高积极情绪体验,使积极和消极情绪之间相关比较小甚至没有关系。压力是一个消极事件,会直接影响消极情绪。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压力应对机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事件,会给人带来成就感,与积极情绪关系更加密切。高心理弹性个体的重要特点就是能够使用积极情绪面对问题。在面对巨大创伤时解决情绪促进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建立所必须的心理资源,美国911事件,高心理弹性的个体灾后报告更多的积极情绪(感谢,兴趣,爱),中度的消极情绪(生气,悲伤,害怕),并且个体的高心理弹性和良好的灾难后恢复有关。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认为,灾难后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积极情绪的作用下增加了个人资源,促进了适应。所以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关系密切,在校园压力到积极情绪之间是完全中介作用,在需要压力到消极情绪之间是部分中介作用。三是过去心理弹性的研究大多数是创伤情绪下的心理弹性,个体的压力水平高。心理弹性的挑战模型认为压力与发展结果之间是曲线关系,低水平或者高水平的危险因素都与消极发展结果相对应,只有中等水平的危险因素才与积极发展结果相对应。个体适当面对一些逆境可能是有益的,因为这样他们能够有机会去锻炼社会技能,学会调动或者利用各种资源。随着压力的增加,压力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增加,为了生存个体不仅需要通过中介系统转换压力,同时也通过一些应对策略有效地削弱压力,因此出现心理弹性调节效应,导致高心理弹性个体与低心理弹性个体适应状况的显著差异。所以,以往逆境下有关心理弹性的发展机制模型倾向于多种生态学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