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疆界
吴剑
2013年9月16日
莫言在台湾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关注社会的问题,50岁以后,更多关注内心的世界(大约意思)。我比较赞成,大约也是因为我50岁了。
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成长,当然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身体的成长大约18岁,就差不多停止了,心灵的成长是无限的。心灵的成长,大约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界世界(客观世界)的探索,二是对内在世界(主观世界)的追求。对外界的客观世界探索,是人的好奇心驱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探索的结果与自身的资源差不多平衡,就趋于停止。但是,人对内在主观世界追求也是无止境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宇宙(宏观世界),基本粒子(微观世界),心灵(主观世界)。
这些说明,一个人追求内在世界的行为,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在年轻的时候,往往认为是身体的强壮,外表的刚强,成熟以后,才知道是心灵的强大,智慧的力量。强大如此,美丽也是如此。
一个人都是在不断追求自我的成长,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成长标准,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五十的成长标准。因为生命的能量不同,就决定人生的使命不同,责任不同,影响不同,疆界不同。大部分人只能影响一个家庭,一些人影响一个单位,极少数人影响国家和世界。这样的影响扩大,不是因为他们身体强壮,而是他们的智慧。一个人对外界的影响,绝对是心灵的投射,优势的延伸,能力的扩张。心灵不强大的人,难以影响外界,甚至还受到外界的左右。所以,50岁以后的自我内心追求,是心灵积累能量的过程,使他们仍然保持影响力。
一个人对外界的探索是容易理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个人。一个人对内在的追求是不容易理解的,那就需要安静,思考,冥想。我们人类心灵的空间是巨大的,无限的。大多数人不能审视自我,年轻时候无暇审视自我,一些人们不会审视自我,是一种遗憾,是一种幼稚。有时候,在年轻的时候,囫囵吞枣,暴饮暴食得到的东西,50岁的时候,可以重新细嚼慢咽,仔细反刍。就象采购的乱七八糟的菜品,经过大脑的精细加工,源源不断形成思想,精神的产品,莫言就是这样的过程,他是拿思想,拿故事去影响世界。人有许多老师,最好的老师是自己,人可能还有敌人,最好的敌人也是自己,人有许多朋友,最好的朋友还是自己。哲学上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一个我与另外一个我的对话,交流。当然,我们现在的世界太繁杂,太浮躁,以至于使许多人丧失了这样的能力。而必须回答:我是谁?这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