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入学儿童分离性焦虑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8月24日
昨天上午,我在办公室接受南平市电视台的记者张靓的采访,谈如何应对儿童分离性焦虑。因为马上就要上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了。根据记者的提问,我进行了获得。
所谓分离性焦虑,实际上是儿童适应性障碍的表现。任何一种环境的变化,都对我们的适应性提出挑战。儿童从家庭到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都是成长环境的变化。甚至包括马上就要离开家,去上大学的青少年,也是这样的变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儿童来说,家庭是温暖,幸福的地方。也是熟悉,快乐的地方。但是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在家庭里呆着,成长就一定伴随空间的拓展,这是一个必然,除了他是残疾人等缺陷。外面的环境是陌生的,神秘的,也是诱惑的,探索的。这样的适应能力有的人强,有的人弱。有的人适应好,适应差。出现了心理行为反应,有的人强,有的人弱,有的人时间长,有的人时间短。出现反应是正常,只是程度差别而已,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时间长,程度重的儿童。
应对儿童分离焦虑,主要是家长和老师,孩子如果是青少年,可以进行教育,提高他自己适应性水平,儿童就需要父母,老师创造环境。首先,我的一个人朋友,儿子马上就上幼儿园了,她提前创造了一些条件。因为过去,她儿子看到父母拿着包去上班,非常羡慕,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够这样。上幼儿园前,她给儿子也买了一个漂亮的包。上幼儿园时,一家三口一样的,都去上班了,她儿子快乐去上班了(上学)。其次,就是提前熟悉,上幼儿园前一些时间,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实地体验,消除陌生。再次,家长在孩子放学回来,就要与孩子分享积极的体验,如认识新朋友,玩了新玩具,做了新游戏,吃了新东西。反复强化积极的情绪体验,孩子更加愿意上学。最后,如果面对孩子生病等情况,家长需要注意孩子因为生病的继发性获益,就是生病以后,家长因为孩子快乐,给了巨大快乐的东西,甚至包括不上学。孩子以后就慢慢学习了生病,因为可以回避上学压力。所以,孩子生病就应该认认真真。
作为老师,一方面需要评估问题儿童,主要针对问题严重,时间较长的适应性困难儿童进行帮助;另一方面需要与家长合作一起解决;最后就是拒绝特殊化,避免老问题解决,新问题形成。
本电视节目,预计在下星期二播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