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孤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8月10日
艾滋病导致隔是指18岁以下的因为艾滋病失去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的孩子。分单孤和双孤。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艾滋病导致孤儿的数量越来越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2005年底,全世界有1500万艾滋病致孤儿童。2010年达到2500万。目前中国有718万孩子是因为父母是艾滋病而失去单亲或者双亲。滋病致孤儿童比其他原因造成的孤儿更处弱势。对于有同胞的滋病致孤儿童,父母去世,兄弟姐妹可能是他们唯一的亲人,是他们面对压力,焦虑,恐惧时的唯一精神支柱,如果同胞关系破坏,那么他们造成严重情感后果。研究显示,孩子失去母亲并被安排他人一起生活,年长的孩子有效减少年幼孩子的忧伤情绪。手足情减少了生活压力事件的发生并减轻了内化症状。失去双亲,同胞关系是彼此最好的精神支柱,因为政府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导致无法抚养一家孩子,出现同胞分离。
我国是一个家庭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父母去世以后,如果再经历同胞分离,会进一步加剧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加健康危险行为的出现。Who认为青少年吸烟,酗酒,药物使用,不安全性行为,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身体及各种意外伤害行为等不良行为,直接或者潜在威胁青少年现在和未来的健康。这些不良行为称健康危险行为。
工具使用,健康危险行为量表,包括吸烟,喝啤酒,喝葡萄酒,喝白酒,打人,想要或者扬言要伤害他人,破坏公共财物,自杀倾向及尝试自杀。家庭更换次数测量。信任关系量表。目前生活质量感知测量。
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父母因为艾滋病去世造成同胞分离的孤儿达到滋病致孤儿童的2/3,经历同胞分离的滋病致孤儿童在饮酒,打人,破坏公共财物行为方面没有多于没有经历同胞分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原因是:1、父母因为艾滋病去世,这样家庭成员容易被歧视,造成心理伤害,一定程度上降低滋病致孤儿童适应新环境,建立基本社会关系的能力;2、父母去世后,同胞成为情感,关爱和帮助的最好提供者,再经历同胞分离,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容易出现健康危险行为;3、孩子离开熟悉环境,如果又出现同胞分离,他们很容易感觉孤独,出现抑郁心理问题。有的孩子被新家庭成员歧视,这些孩子感到被社会抛弃,对未来绝望,增加了健康危险行为的出现风险。
男生是健康危险行为比女生更加严重,如吸烟,饮酒,除了打人外,不同的抚养方式与滋病致孤儿童的其他健康危险行为没有关系。滋病致孤儿童福利院抚养比家庭抚养更容易出现打人,与福利院照顾人数有限,与家庭抚养,家族抚养比较,没有足够时间与孩子进行深度沟通,孩子遇到困难时,负责人难以发现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年龄越大的艾滋病致孤儿童越少出现饮酒,打人和想要或者扬言伤害他人的行为,原因可能素质年龄增长,孩子更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与照顾者信任关系差,导致艾滋病致孤儿童更容易出现饮酒行为,可能与他们遇到困难时,缺乏照顾者的关心和沟通,使他们的心事无处倾诉,只能靠酒精麻痹自己,解决问题。与照顾者信任关系好,艾滋病致孤儿童更容易出现想要或者扬言伤害他人的行为,可能因为有了照顾者的关心,他们觉得有了强大的心理支柱和坚实后盾,不需要象过去受了欺负无人理,导致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想要或者扬言伤害他人的行为。家庭更换次数多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更容易出现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可能因为经常更换家庭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周围环境,导致他们破坏欲强。对目前生活质量感知比较低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更容易出现打人行为,可能因为他们对目前生活不满意,认为过去的生活更幸福,快乐,导致心情烦躁,强烈压抑感,更容易有暴力倾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