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的团体心理治疗
(2013-07-26 09:24:29)
标签:
健康 |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
网瘾的团体心理治疗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7月26日
1、
2、
工作阶段:
3、
4、
5、
6、
7、
8、
9、
10、
11、
结束阶段:
12、
团体辅导设计,heather认为,成瘾障碍本质是一个动机问题。治疗动机是患者参与治疗并且成功戒断的关键因素。第一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大学生改变动机和参与动机,第一阶段是团体组成和实施团体动机激发干预GMI。。根据新闻改变的多阶段跨理论模型,当成瘾者成功激发改变动机后,将进入意向轻并逐渐向行动期发展,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应对技能和行为管理能力,他们难以完成从行动期向维持期过渡,容易复发。Pertz把人的行为改变策略和方法分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发现认知策略可以有效推动个体从意向轻向行动期发展,行为策略可以有利于处在行动期个体达到行为改变和维持的最终目标。因此把目标设定,制定计划,行为监控,奖惩实施,替代行为的行为策略,及识别高危情境和认知重构认知技能训练作为第二阶段的核心,第三阶段是结束。
经过干预,网络成瘾情况改善和自主学习手机改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尽管强制性干预可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参与度,减少脱落率,但是改变动机不足,阻抗将破坏干预实施的效果,强制性干预增加了患者外部改变的压力,导致其防御和阻抗增加。因此,第一个任务是化解阻抗和增强动机,重点进行团体动机激发会谈GMI。团体辅导以后,日均网络使用时间出现大幅度下降,说明使用的反映性倾听,利弊权衡,探索正反情感,提供个性化反馈和避免面质等MI技术,确实增强大学生内在改变动机,促进其网络使用行为的积极改变。如酒精滥用的大学生实施的强制性干预中,动机激发会谈成分的干预计划效果最佳。团体激发干预对自愿求助的网瘾大学生有积极疗效,说明网瘾大学生的干预重在动机激发。
大部分网瘾大学生都曾经尝试改变网络使用行为,因为缺乏有效的行为管理策略和应对技能,几乎难以成功维持改变,每次复发都是进一步破坏自我效能感,引起更加严重的成瘾状态。以自我管理和应对技能训练为第二阶段的干预重点,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行为监控,奖惩实施,行为替代,认知应对训练,帮助学会识别和应对高危情境,对网络使用及整体生活方式进行更加积极的管理。当他们从前意向轻向行为意向期发展时,应该多使用行为策略,帮助个体实现并维持行为改变。辅导以后日均网络使用时间第二次大幅度下降在第7次辅导后。主要是团体成员进行配对,确定短信监督和电话提醒机制,要求通过短信和qq通讯方式与拍档进行相互监督和支持,加强了行为监控的力度和客观性,使团体成员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减少因为社会支持不足和孤独感导致的一般性网络成瘾。Sandahl认为网瘾治疗都必须以和一个负责监控或者支持的个体接触为基础。他人监督对网瘾行为矫正的重要作用。
网瘾的人在线生活和现实生活脱离,网络空间成为他们心灵的一个独立部分,幻想与冲突在这个封闭的内在精神领域付诸行动,心理需要获得超越现实的满足,唯有处理这个分离状态才能干预成功。团体辅导的优势在团体成员可以在团体内分享自己在网络活动和现实活动中的不同体验,并在领导者的鼓励下将网络生活中的技能与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促进在线生活与现实生活整合。比较个体干预,团体干预提供了大量人际关系相互刺激,打破了成瘾者社会隔绝状态,帮助大学生在以反馈和示范为主的社会学习过程中,恢复社会角色意识,重新投入社会化发展。参加团体治疗的网瘾可以维持更长的清醒期,网瘾比较合适团体干预。
与日均网络使用时间比较,团体辅导的日均自主学习时间的变化比较缓慢,说明动机激发及认知-行为干预技术对网络行为的改变更加明显。团体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加强对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没有设置针对学业困难的干预技术,因此改变缓慢。不过自主学习能力和网络依赖程度密切关系,所以网络使用管理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投入在学习的时间增加。团体辅导的日均自主学习时间在以生涯探索为主题的第11次团体辅导后,有大幅度增加,说明通过职业测评,职业自我探索,生涯幻游,促进网瘾大学生更加积极投入自主学习。研究发现网瘾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涯困惑,失补偿假说认为,生涯困惑导致学习困难将令其具有易感素质大学生通过网络使用对其过度补偿。因此网瘾大学生的干预除了矫正不良网络行为,还应该处理网络使用所补偿的发展缺陷,推动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整体改变,促进其社会适应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