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井
吴剑
2013年7月23日
《老井》是一部电影,对现在城市的人来说,特别是孩子们,井的观念已经非常模糊了
。井不仅是用来取水的,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文化。如果能够有时间,可以去拍摄各种井。
小时候,外婆家房子前大约30米就一口老井,是家族合用的。井口是石头的,磨了许多绳迹。井口很大,里面很深,有一种幽深,神秘,深不可测的感觉。井水甘甜爽口,冰凉透骨。家中的大人,每天一个常规的事情,就是去井里挑水,倒在家中炉灶旁边的大缸里用。夏天口渴了,用个大瓢舀水大喝,舒服。夏天怕菜馊了,可以放在井水降温,还有聪明的人,把菜放在篮子里,吊在井里,相当于电冰箱。冬天,井水给人的是温暖,热腾腾的的感觉。小时候,阿姨教我谜语: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说的是“雪”,冬天大雪后的井,就是热腾腾的的窟窿。
住到母亲的工作单位,医院里面。也建了一个现代井,我知道了井是怎么样挖的。人工挖个深洞,把那些红砖用铁丝箍起来,沉到深洞里面。水就从红砖缝隙里流到井里。我也开始打井水了,因为那时小镇没有自来水,比较好的单位有水塔,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铁皮桶,系上尼龙绳就可以打水了。如果在铁皮桶的一侧加上一个重物,打水就方便许多,不需要乱甩。另外,尼龙绳上系上一个个结,就不滑了,特别是冬天的时候。炎热的夏天,井水使用起来非常快,我们就站在井旁边,打水浇身算是洗澡了。
家中建房子,随便也筑了小井,可以说是私家小井,使用起来特别方便,甚至免了水缸,就是有自来水,家人还是喜欢使用井水,省钱,无味。可惜,不长时间,井水上漂起来彩色油花,是地下水污染了。只能是愤怒,无奈地使用自来水。前一些时间回去,井水又可以用了,当然功能还是下降了。
岳父母家的井就在厨房里,不是开始这样的,是以后建的厨房,把井给围进去了。井不使用的时候,就盖上铁皮盖,说是防止意外,特别是那些小孩子。后来,井水也是污染了,说是因为经济发达了。化工厂给每家每户安装了自来水,井成为一个摆设。搬到镇上以后,井当然就废弃了。
在九江市工作,单位在庐山,山区当然没有井,南平市也是如此。不过,九江市区有一个知名度不错的小风景—浪井。才工作的时候,跟同事吴杰华去过,在一个拐七拐八的小巷里,看到它的真容。据说,它是三国时候的产物。有灵,只要长江起风,浪井就有波动,有的人说井底与长江通,谓“浪井”,我是没有见过波动。十数年后,再去寻找已经不知所踪。所谓,浔阳江头寻浪井!
(一个家庭有一口井,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