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渐发力
吴剑
2013年7月19日
国家的新医改政策有条不紊地积极推进,其中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实施的)正在发挥其预期力量。日前,据部分综合性医院反映,医院门诊就医患者,最近一反常态,从过去持续性小幅度增长,现在呈现零增长,甚至还有下降趋势。根据有关信息,许多小病患者、经济水平一般的患者和慢性病患者,逐渐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买药。
“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2009年8月18日中国正式公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这标志着中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民众的就医行为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就是通过价格杠杆,影响民众就医行为模式,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引导小病患者,慢性病患者进社区,进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国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所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价格,比综合性医院差大约20%或者更多,其质量,其实惠,确实能够吸引不少患者。同时,民众的就医行为模式的改变,也给综合性医院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靠药品利润来维持发展是越来越不可行,能够保证大病不出县可能是发展思路。当然,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医院管理者,需要认真解读、深刻理解国家新医改政策,未雨绸缪,科学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