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

(2013-04-11 08:40:45)
标签:

发挥作用

人群

正相关

跨文化

关联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410

   关于幸福感的定义有许多种,幸福感是指个体所拥有的一种最佳的心理机能和体验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个体心理因素是重要因素。

   30年来,基于东方冥想中提炼的正念训练在西方逐渐发展。积极心理学创始人seligman将正念作为增进身心愉悦的三大要素之一。

一、正念及正念训练但的发展。正念起源于东方的禅修技术,属于佛教修行的八正道之一。近几十年,正念被西方提炼成为心理训练方法。正念被定义为有意识,此时此刻和不加批评的注意。正念的模型有shapiro提出的iaa三轴模型,i意念,a关注,a态度。三因素同时发生,相互交织,共同导致的正念产生。1979zinn创立正念减压疗法mbsr,帮助患者应对疼痛,疾病和压力困扰。以后发展成为正念疗法mbct,辩证行为疗法dbt,接受与承诺疗法sct。正念训练的主要技术是:躯体扫描,正念观呼吸,正念散步,正念瑜伽。核心在于练习中观察和体验当下的情绪与感受,保持清醒的觉知。正念心理最初使用在临床,对抑郁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焦虑障碍,躯体疾病的治疗。还发现正念训练对正性心理品质的提高效果,如提升幸福感。

二、正念训练对幸福感的提升。

1、  正念提升幸福感的背景。幸福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幸福感是指个体所拥有的一种最佳的心理机能和体验。其影响涉及到性别,年龄,人格,遗传。目前有2高研究取向:快乐主义,幸福主义。快乐主义主张追求愉悦感避免不愉悦和痛苦。大多数人认为快乐主义取向的幸福感可以采用主观幸福感作为评价指标。幸福主义强调完整的人生经历和潜在的价值实现。主义以心理幸福感作为测量幸福主义取向的幸福感指标。正念提升幸福感的研究,过去仅仅是正念与幸福感关联。正念减压疗法提升幸福感效果明显,以后出现大量研究,包括干预研究。以后发现正念训练提升健康人的幸福感。

2、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方法。开始的研究不严密,以后以微笑数量为幸福感指标,有一定创新。以后使用幸福感问卷,如情感平衡量表abs,正性负性情感量表pana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经验取样法esm进入正念训练研究,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中对日常经验和当下行为进行深度研究的技术,固定时间或者随机自我报告当下生理,心理指标。Esm探讨正念认知疗法mbct,提升抑郁症人群幸福感。

3、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效果。正念训练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效果。主观幸福感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活满意感。大多数研究认为正念训练降低负性情感与提升正性情感。正性情感提升不明显。研究显示生活满意感与正念正相关,训练没有提升效果。正念训练提升心理幸福感的效果。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关系,环境控制,独立自主。正念训练可以提高心理幸福感,并且与训练时间正相关。

4、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机制。正念训练在情绪调节与提升幸福感有关系。正念训练可以使大脑左前额叶α波活动增强,与积极情绪有关。发现情商是正念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正念训练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增加正性情感,减少负性情感实现。研究者认为正念训练可以优化思维模式,减少自动化思维,习惯化反应来减少负性情感,但是没有实证。

三、不足和展望。幸福感界定也是比较模糊,生活满意感的研究仍然不足。值得关注的是幸福感是基于西方哲学体系的定义,东方的幸福感受到关注,东方佛学文化在情绪区别,内部体验值得借鉴。儒家,佛家,道家文化的中国对幸福的理解有独特性,都认为幸福感在本质上是一种趋于和谐状态。另外内心平静可能是中国文化幸福感的体现,是儒释道都追求的状态。都认为乐是幸福的体现,儒家的仁义理性之乐,道家的顺其自然之乐,佛家的涅槃,普度之乐。但是国内目前幸福感的研究还处在幸福感量表修订阶段,有时候效度不理想,对幸福感的关注不多。虽然幸福感没有涉及文化因素,但是文化影响非常重要,在主观幸福感重要因素。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对幸福感的研究必须与其文化下的幸福观一致。随着大规模跨文化的研究,中国文化的和谐,平静为核心的幸福观,也逐渐引起西方重视,国内仍然缺乏。正念本身就起源于佛家文化,所以正念与中国文化价值观下的幸福感更加契合。但是我国的研究是空白。需要加强研究,让正念训练为提升社会和谐,促进文明建设,国家进步发挥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