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怖症的注意力特点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3月28日
社交焦虑障碍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P,美国sam认为是指一种或者多种社交或者表演场合(如陌生人接触或可能被他人注视的场合)表现出明显并且持久的害怕。社交恐怖症的患病率是8%,并且大多数起于青春期。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讲谦虚内敛,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害羞,退缩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正常行为,在诊断和治疗中可能被误认为是害羞或者性格内向而被忽视。事实上,社交恐怖症对病人的影响有认知,情绪,生理,行为的,可能导致严重心理问题。
目前国内对自我聚集注意的翻译不同,公众自我意识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发现公众自我意识与社交焦虑正相关,并开始关注与自我有关的注意。Ingarm认为自我聚集注意是在社交情境中,社交焦虑个体根据内部线索来加工自我的形象,包括心跳加快的躯体感觉,我表现得很糟糕的自我负性信息,及过去糟糕经历,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导致产生对自我有关的负性印象。过度的自我聚集,即自我卷入在许多心理障碍中起重要作用,包括社交焦虑,抑郁,酒精滥用,自我聚集不是病理加工,每个人都会通过它来评估自己的目标,行为,结果,环境。自我聚集是自然过程,如果过度,长时间,僵化,就容易转变成为病理性的。自我聚集会增强社交焦虑的内部意识,被当做失败的信号,因此,社交恐怖症的个体总是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导致焦虑症状的维持。
自我聚集注意是导致个体在社交情境中产生焦虑,影响社交表现及体验到恐惧情绪的关键因素。社交焦虑高的人,报告更多在自我关注水平,而且对自我评价有消极影响的威胁性信息的关注也是突出。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认为,认知影响行为,行为影响认知,形成恶性循环,不打破恶性循环,难以缓解临床症状。
一、
自我聚集注意对认知影响。1、认知资源不合理分配,一旦进入威胁性社交情境,社交恐怖症个体就把注意转向自我,认为自我就是他人关注的焦点,并且开始对自我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这个过程占用大量的认知资源,导致可以用来观察外界信息的资源减少。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导致与他人目光接触减少,这样避免卷入进一步谈话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加工。社交恐怖症个体认为自己能够感知到信息也是环境中其他人可以观察到的,推测自己表现很差,丢人,他人一定会对其进行进一步负面评价。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一步占用认知资源,导致无法合理把资源分配给社交任务。同时对资源不合理的分配可能为接下去产生大量的负性认知提供了充分资源。2、过多的负性信念及心理表现。自我聚集注意产生大量的负性认知及负性自我图像,社交恐怖症个体倾向于夸大他人观察到的自己糟糕表现,并且担心他人对其表现进行负性评价给予负性反馈,存在许多对自我及社会评价的负性偏差,而且常常把注意转向内部,集中于曾经经历过的失败事件及回想关于自我表现糟糕的图像。他们认为自己缺乏有效的交流需要的特殊技巧和能力,认为自己在社交情境糟成功可能性很小。因此,当他们的注意自我聚集时,常常认为自己无法达到某种标准。如自己的表现达不到想象中别人的对他们的要求,他们就感知可能被他人负面评价,而且这个评价不只是本次交往,在交往结束以后会持续存在。社交恐怖症个体存在许多负性心理症状并且过高估计他人负性评价的可能性,导致性心中与他人互动的情境远糟糕于现实。
二、
自我聚集注意对情绪影响。1、焦虑情绪,自我聚集注意是引起社交焦虑的重要原因,减少自我聚集注意可以改善焦虑。当他们感到可能被他人负性评价,焦虑就增加。在进入威胁性环境前,他们就根据过去的经验预期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情境,一旦进入这个环境注意就聚集自我,敏感地关注自己的情绪体验,忽视外界环境,导致夸大实际感知的负性情绪,导致主观体验的焦虑情绪增加,导致出现躯体症状的唤醒。自我报告的自我聚集注意部分介绍了社交恐怖症在社交情境的情感,激活负性情绪,降低正性情绪。2、其他负性情绪,社交恐怖症与其他疾病的共病很高,20%社交恐怖症存在严重抑郁,自我聚集不仅导致焦虑,能够导致抑郁。社交恐怖症出现13%的强迫症,19%的广泛性焦虑障碍,16%的抑郁症,7%的酒精依赖。负性情绪又增加自我聚集频率和程度。社交恐怖症的个体更加敏感,更多自怜,更少人生意义,情绪更加低落。
三、
自我聚集注意对生理影响。社交恐怖症个体出现高度自我聚集,敏感体验身体变化,如脸红,心慌,发抖。自我聚集注意在害怕脸红症状的作用重要,发展了集中于任务训练TCT,把注意聚集的地方从对自我的聚集转向对任务的聚集,发现减少自我聚集注意,减少社交恐怖症,特别是躯体症状,如减少脸红。
四、
自我聚集注意对行为影响。1、安全和回避行为,自我聚集注意促进了安全行为或者回避行为的出现,就是回避未来类似的社交活动。如社交恐怖症孩子聚集脸红时候,为了不让症状出现,被发现,就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出丑,如扇扇子,或者离开。另外,社交恐怖症个体低估了他人对其喜欢的程度会导致回避与他人接触。安全行为也可以增强自我聚集注意,进一步自我证明会对其糟糕的表现进行负性评价。相互作用,巩固安全行为,增强负性评价,维持焦虑症状。2、对社交表现影响,不仅排除了来自他人潜在的积极反馈或者消极反馈,而且把注意脱离与任务相关的外部信息,导致个体社交受损,要求因此担心糟糕结果的出现更加害怕社交场合。对糟糕的社交表现的预期,事后对社交表现的负性评估,导致无法合理评价自己的真实表现。经典的社交恐怖症的认知模型强调社交恐怖症个体因为过度关注自我,高估他人对其负性评价,事实上他们确实更多负性评价,更多社交拒绝。给参与者5分钟去相互了解对方,结果发现社交恐怖症个体确实更不讨人喜欢,让人更加不舒服。观察不同个体5分钟,发现人更不愿意与社交恐怖症人进一步交往。自我聚集注意产生负性影响,进一步损害个体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恐怖症个体可能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导致他人不愿意接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