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成为中国官员的流行色
吴剑
2013年3月21日
目前,低调已经成为中国官员的一种风气,一种模式,一种流行色。
现在一说起来,某某官员非常低调,往往成为一种正面评价。如台湾政治一样,与过去的陈水扁的高调疯狂比较,马英九其实低调,甚至低调过分,成为一种癖好。与西方政治家比较,中国政治家或者官员确实是低调,美国,英国的政治家,往往是夸夸其谈的演说家,电视媒体的作秀者,芝麻粒的小事情,也需要高调再高调,因为在他们的眼睛里,从民主角度了只有选民,从政客角度看只有选票。那中国现在的大小官员为什么都喜欢低调呢?
一是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内敛低调的文化传统,与西方人的外向张扬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甚至,跨文化研究心理学,在美国人眼睛里,中国人都是抑郁症。在中国人眼睛里,美国人都是躁狂症;二是政治生态,西方所谓的民主选举,就需要高调。所谓金喇叭的人,能说会道的人,往往能够当选。结果选举的往往是一些只说不干的政客。中国还没有实行西方的,充分的民主制度。干部往往产生于协商,圈内,看政绩,看为人,选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决定权。所以,上级喜欢的往往能够进步,百姓喜欢的不见得就一定高升。长此以往,低调官员的不断进步,使低调官员越来越多,也使高调官员慢慢低调起来;三是评价体系,西方官员的评价,是扯着嗓子喊出来的,中国官员的评价,是甩开膀子干出来的。确实,我们评价官员往往核心就是GDP,虽然或多或少带一点点吹牛,不过还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不过,我还是喜欢会说,会干的官员,因为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全沟通时代,要让民众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支持政策,才能使政策获得成功;四是教训导致,枪打出头鸟,高调的官员,往往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为众矢之的,哪个官员没有缺点,如果在新媒体时代,一高调,一放大,一夸张,躺着也能中枪。往往低调的官员,在恶劣的官场环境中,生存率更高,也更能够实现治国理念。无数个高调官员血淋淋的事实,少说些话,少露些面,少些赌狠,少些冒尖,少些个性,少戴名表,还是比较安全的。为人低调,轻车简从,实实在在,谦虚谨慎,兢兢业业,还是比较容易进步的。当然,低调的官员就一定好人,就一定廉洁,就一定能干,那就另外一回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