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特征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1月12日
1995年murphy第一次提出网络心理咨询的概念,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当咨询师与分隔两地或者身处远方的来访者运用电子通讯方式在网络上沟通时,所从事的专业咨询与资讯提供的实务工作。目前以网络两三天或者即时聊天工具为界面进行网络咨询服务。
Hill在1985年提出咨询过程-效果模型,把咨询过程分:初步印象、治疗开始、治疗任务和结束4阶段。Cormier提出:建立咨询关系,评估及确定目标,选择咨询与干预,评估及终止咨询。Welfel分为初步暴露,深度探索,承诺行动。钱铭怡提出的心理诊断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结束阶段。来访者的体验水平与效果正相关。有的人认为面询中来访者的体验水平更加积极,有的人认为网络咨询可以建立积极的工作联盟。
使用工具是体验量表,体验水平比较低代表来访者自我揭示是非个人化和表面的;比较高水平是代表来访者触及内心感受,并将感受和体验作为自我探索的依据。观察来访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内容。体验水平包括典型值是一段时间的一般体验水平,峰值是一段时间的最高体验水平。
即时文字网络咨询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初始阶段:工作内容是来访者呈现困扰的问题,咨询师进一步澄清,建立初步信任的咨询关系;咨询关系是来访者试探、咨询师积极主动,逐步建立信任关系;来访者体验水平是比较低;(第一次咨询,咨询师比较积极主动,并且用个性化方式更多介绍自己;来访者试探,想深入了解咨询师,咨询师也贴近来访者感受开放连接;咨询师首先了解来访者的状态和准备情况,不是定位和评估问题,需要花时间了解和来访者的匹配。)
过渡阶段:工作内容是巩固咨询关系,确认求助者的核心问题,共同承诺并且确立目标;咨询关系是来访者呈现犹豫,徘徊,咨询师采取干预措施巩固咨询关系;来访者体验水平是比初始阶段稍高,基本持平;(一般需要4-6次,来访者呈现问题徘徊,担心在意咨询关系的深入和咨询效果;咨询师需要针对来访者的犹豫担心真诚回应;咨询师面对来访者的迫切心情,顺势明确咨询目标。)
工作阶段:工作内容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增进来访者的自我认识,促进来访者改变,为自己负责;咨询关系是稳固,不断深入,减少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来访者体验水平明显高于前2个阶段;(工作包括确定咨询目标,促进来访者的改变,增进来访者的自我认识,更能够为自己负责,第7-10次。咨询师普遍表现更加主动,积极,对来访者的回应和干预更多,更加直接,深入,具体;聚集于某一方面的改变,并且将这种改变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咨询关系更加稳定,深入。)
结束阶段:工作内容是总结,回顾咨询过程,展望未来,巩固咨询效果,处理分离焦虑;咨询关系是直接面对,表达分离焦虑;来访者体验水平是明显高于前3阶段。(最后1-2次,面对分离焦虑;咨询师重视来访者确认,承诺增加的新改变,巩固咨询效果。)
因为网络心理咨询的隐匿性,建立关系特别重要。过渡阶段是为了进入工作阶段,来访者决定是否相信咨询师能够帮助他达到改变目标,如果没有积极靠拢,可能中断关系。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进入工作阶段前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6-8次。网络心理咨询的物理距离非常遥远,无法直接观察来访者的身体感受变化。网络心理咨询通过一来一往的文字沟通,难免有时间延误,彼此误会,相互干扰。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在一次心理咨询中获得信息量少,需要更多时间准确表达和彼此了解,对来访者问题进行概念化时间比较长,需要更多咨询次数才能进入工作阶段。比面询,网络心理咨询的关系建立更需要咨询师的真诚,积极,有效干预来建立和维系。
加载中,请稍候......